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疽

石疽

①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因质坚如石,故名。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状如桃李,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渐渐增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类似肿瘤。体实者治宜和营行瘀,散寒止痛。服没药丸阳和汤加减,外敷捣烂之商陆或外贴阳和解凝膏,并配合针灸;溃后及体虚者宜托里透发,服千金内托散与阳和汤化裁,或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②即蠹疽无脓者。见蠹疽条。

猜你喜欢

  • 栾茶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石南叶之别名,详该条。

  • 阴阳循环一小周天

    气功功法。为小周天的全称。详该条。

  • 方士弱

    【介绍】:见方如川条。

  • 耳毛

    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

  • 胃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 韩维康

    【介绍】:见韩文海条。

  • 季胁痛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指软肋部疼痛。多由肝虚所致。《医学芻言》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一属肝血虚,一属肝气虚也。”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疼痛绵绵不止,视物昏糊,耳鸣等症,治宜四君子汤合乌梅丸等方

  • 痰毒牙痛

    病证名。多因痰湿内伏,复感邪毒,痰毒上攻牙齿而痛。《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由素有热,热生痰,痰流毒,痰毒灌注经络,上攻牙齿而痛。”治宜清热涤痰,泻火解毒。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参见牙痛条。

  • 卒失音

    病证名。突然声音嘶哑。《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喉咙者,气之道路;喉厌者,音之门户。有暴寒气,客于喉厌,喉厌得寒,即不能发声,故卒然失音也。”治宜温散寒邪。用金沸草散之类。

  • 雪荷花

    ①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雪莲花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新疆雪莲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