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秃疮

猜你喜欢

  • 浮疽漏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忧郁思虑而得。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伴有寒热,终成漏症。初宜内服***散。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白矾一分,龙胆三分,细辛半两,川大黄半两,地胆半两,石决明一分,续断

  • 瘫痪风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即瘫痪。详该条。

  • 真产

    见清·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即正产。详该条。

  • 粟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 白头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地拱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 油捻子

    见《卫济宝书》卷上:“当决之,决而以油捻子塞之,良久乃去,可以尽毒。”即在药捻子上润以油类的使用方法。见捻子条。

  • 陶通明

    【介绍】:见陶弘景条。

  • 张孟劬(qú 渠)

    【介绍】:见张采田条。

  • 燥嗽

    病名。指秋燥伤肺的咳嗽。五嗽之一,见《外台秘要》卷九。《类证治裁》卷二:“燥嗽。秋燥嗽渴,气促,宜甘润,玉竹、沙参、麦冬、梨、蜜、杏仁、蔗汁之属,或复脉汤去姜、桂。”参见五嗽、伤燥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