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川贝母之简称,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见《世医得效方》。为木芙蓉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走罐法。详该条。
【介绍】:见倪枝维条。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
经穴著作。上海第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组编绘。本书系参照有关针灸文献用解剖学方法对常用的经穴部位及针法、主治等加以整理编成。书后并附插图。1960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推拿穴位名。位于右眼胞。《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三阴:右眼胞。”《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又若三阴三阳虚肿,心有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