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维道

维道

经穴名。代号GB2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枢。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位于腹侧,髂前上棘前下方,当五枢穴向前斜下0.5寸处。一说“对章门直下七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和旋髂浅、深动、静脉。主治少腹痛,腰胯痛,疝气带下;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直刺0.5~1寸;或斜刺2~3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不伏水土痢

    病证名。指易地生活,肠胃一时不能适应当地水土而致的下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伏水土痢也

  • 张济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精晓经络、针术,所用穴位虽多为古医书所未记载,但治疗效果很好。

  • 气虚

    气的虚衰不足。统指脏腑正气虚弱。《景岳全书·传忠录》:“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三焦虚则上中

  • 浮萍障

    病证名。指黑睛生翳,时发时愈,经常反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如翳非障,或圆或缺,痛则见之,不痛则隐,来去无时,聚散不一,因谓之浮萍。”即聚开障。详该条。

  • 琢齿

    自我推拿方法。即叩齿法。《诸病源候论·齿虫候》:“琢齿二七过,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

  • 飞痘

    病名。指牛痘接种部位以外发生的痘泡。多由种痘后搔抓,致痘毒传播或入营血所致。初起丘疹,继成水泡,逐渐扩大,中凹如脐,泡周焮红,泡液逐渐变成脓液,溃后结痂而愈。重者宜清热凉血解毒,内服清瘟败毒饮,糜烂者

  • 太乙天符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指既为天符、又为岁会之年,即司天之气、中运之气和岁支之气三者会合。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均属太乙天符年。

  • 阳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出《灵枢·寒热病》。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膊外侧,沿颈

  • 杂医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杂医科系专门治疗杂病的学科。参见十三科条。

  • 地罗汉

    见《云南中草药》。为滚山虫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