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老痰

老痰

痰证之一。指气火郁结,凝结胶固之痰症。又名郁痰结痰顽痰。《症因脉治》卷二:“老痰即结痰。”“顽痰坚结胶固,……即老痰。”《丹溪心法附余·痰》:“因火邪炎上,薰于上焦肺气被郁,故其津液之随气而升者为火薰蒸,凝浊郁结而成。岁月积久,根深蒂固,故名老名郁。”《丹溪心法·痰》:“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是老痰。重者吐之,轻者用瓜蒌辈,气实必用荆沥。”《张氏医通·痰饮》:“老痰积于胸膈作痞,或流滞于经络四肢者,青礞石丸。”老痰症治宜开郁降火,清润肺金,以消化其凝结之痰。《医碥》卷二:“老痰即郁痰结成粘块,吐咯不出,非南星半夏茯苓苍术可治。青黛为主,五倍、海石、苦梗、旋复花、瓜蒌仁、芒硝。”老痰可由燥痰失治所致。《医学入门》卷五:“燥痰,久为老痰。”参见痰症有关条。

猜你喜欢

  • 无求子伤寒百问

    见类证活人书条。

  • 奔豚

    古病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又名贲豚、奔豚气。《难经》列为丘积之一,属肾之积。症见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发时痛苦剧烈,或有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多由肾脏阴寒之

  • 殷子严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本草音义》2卷,已佚。

  • 白膜根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 脉诊

    即切脉。详该条。

  • 阴虚内热

    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 坤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地廓。详该条。

  • 吴渭泉

    【介绍】:见吴篪条。

  • 饮食三化

    三化,指火化、口化、胃化。火化,指食物烹煮熟烂,即食物由生到熟的烹调加工过程;口化,指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过程;胃化,指食物蒸变传运、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见曹庭栋《老老恒言》引《华佗食论》。

  • 法功甫

    即法文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