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二仙汤,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心经火毒上炎所致。舌上生疔,继之舌忽然向上卷,喉紧烦渴疼痛,饮食难进。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舌疔条。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八痢。见该条。
病证名。指肌肉痿弱困怠的疾患。《备急干金要方·脾脏》:“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症见身上如鼠走,多汗,四肢急痛,或软弱
【生卒】:十五世纪初【介绍】:明代民间著名医生。大河(今江苏淮安)人。精于外科,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当时称为“大河外科”。并有《大河外科》一书传世。
见痧法备旨条。
【介绍】:见刘璞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三十四卷。疔疮生于太阳穴附近者。证治同疔疮。
①出《质问本草》。为八角乌之别名。②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卜芥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