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

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病机。症见气短气喘,动则喘甚而汗出,呼多吸少等吸气困难表现,面虚浮,脉细无力或虚浮无根。多见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疾患。治宜补肾纳气

猜你喜欢

  • 杼疽

    病名。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由寒湿侵袭所致。《疡医准绳》卷四:“……颈上两耳后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肿,但痛痒不时而出清水,渐渐长大如玳瑁斑点者是也……急服八阵散、夺命丹。”类似乳突结核。

  • 胕疝

    古病名。指脐下有硬结肿块的一种疝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胕疝也。”《医宗必读》卷八:“疝,足阳明筋病,内有脓血,即巢氏之胕疝,子和之血疝也。宜用桃仁、玄胡索、甘草、茯苓、白术、

  • 伤寒论新义

    书名。余无言撰于1939年。作者对《伤寒论》的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裨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

  • 方技

    古代泛指有关医药的技术和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四种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同书又记有“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医经七家,2

  • 咳逆上气

    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咳嗽气逆,呼吸急促。本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外感风寒、痰饮内停或邪热炽盛所致;虚证多由久咳不愈或大病后元气耗伤,肺气虚耗,肾不纳气或心气虚衰所致。《诸病源候

  • 海石

    见《丹溪心法》。为海浮石之别名,详该条。

  • 阳消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火盛所致的消渴病。消渴病以阳消居多。详消渴条。

  • 气奔

    古病名。《世医得效方》卷十:“遍身忽皮底混混如波浪声,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不能解,谓之气奔。以人参、苦杖、青盐、细辛各一两,作一服。”

  • 行经

    指月经来潮。

  • 开郁法

    自我按摩方法。《医学入门·保养》:“其法以两手旋午向前向后,两足作白鹭行步状,不拘数。良久,复以左手搭右肩,右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良久,复以左手向前拍腹,右足搭左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