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浮翳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蒲种壳,详该条。
见伤寒论注条。
温病治法之一。见《时病论》。用于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口渴、小便黄、无汗,苔黄,脉数,可用鲜芦根、石膏、连翘、竹叶、淡豆豉、绿豆皮等,清凉透邪,诸证可随汗出热退而解。
病名。见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应立即设法取出之。宜先选用油剂、葱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
舌质红而有裂纹。为里热内迫,肺胃阴伤,宜甘寒泻火,育阴生津。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灸法的一种。以纸捻沾香油点燃烧灼穴位或病变局部的方法。《世医得效方》:“近时多有头额及胸前两边有小红点于皮肤者,却用纸捻成条或大灯草微蘸香油于香油灯上点燃,于红点上焌爆者。”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