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不足
即胃阴虚。详该条。
即胃阴虚。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桔梗汤第三方,见桔梗汤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白糖、乌梅、薄荷、柿霜、硼砂。为粗末,炼蜜为丸,噙化。治暑天发渴。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指阴囊部肿硬。多见于小儿。宜外用地黄散(干地龙研末)生薄荷汁调涂。《婴童百问》:“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参见脱囊、阴肿、疝气条。
书名。清·王九峰撰于清嘉庆年间。全书分阴亏、血症等16门。王氏以治内科妇科虚证为多,治法以调理见长。
指药物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①刺法名。《素问·离合真邪论》:“弹而怒之。”意是指在针刺前以手指弹动皮肤,使脉气满的方法。后世医家发展为,入针后,用手轻弹针柄,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
病证名。谓目“暮暗朝明与雀同”(《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雀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