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医官职称。为御药院低等医官,官阶从九品。参见御药院条。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凛冽的寒水。《素问·刺法论》:“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作循衣摸床。详循衣摸床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又名急风。详见该条。
亦称赤痢。指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多由热毒乘血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临床上有血鲜、血黯,属热属寒之分。《秘传证治要诀·痢》以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
【介绍】:见吴镕条。
见《明医杂著》。即二便色白。详该条。
【生卒】:919~990【介绍】:宋代医官。临津(今河北临津)人。曾在后周任翰林医官。963年宋政府太常寺考试医官,以刘翰为优。972年任尚药奉御。于973年奉命与马志、翟煦、张素、吴复珪、王光祐、陈
即中暑。《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喻昌《医门法律》:“暍者,中暑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