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产全书
见女科辑要条。
见女科辑要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马鞭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方》。即绿矾,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茅莓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金代医家,善针灸。他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作《流注指微论》,原书已佚。后为便于记诵,于1153年(贞元元年)取其义作《流注指微赋》,流传至今,对普及针灸知识,有一定作用。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祁宰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痘疮入眼。详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出《刺疔捷法》。即上迎香,见该条。
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指脾有统摄血液,使之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外溢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温五脏。”《血证论》:“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脾主中焦,化生营气,营行脉
①经穴名。代号LR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