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两胯肿痛,由风木挟相火以烁阴血所致。……宜清肝火、和阴血、祛湿热,以固胎元,可服消肿定痛汤。”(柴胡、龙胆草、焦梔、生地、黄芩、白芍、秦艽、当归、川芎、薄荷、甘草、连
【介绍】:元代医生。字仲正。吴县(今苏州)人。为平江路(今江苏吴县、常熟、昆山等)官医提领葛应泽之子,得家传,精医学。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①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纳减、食不消化、腹痛、肠鸣、便溏或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
五色主病之一。青色属肝、属木,主惊风抽搐之证。《望诊遵经》:“目下色青者,肝风也;风门(目)色青者,风病变搐也;乍赤乍青者,瘈疭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痫也。”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乌药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璐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膝外。定位在膝横纹外侧端,股二头肌前缘处。灸治疬疡。
【介绍】:见张锐条。
见《陆川本草》。为扶桑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