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胁痛

胸胁痛

证名。出《素问·刺热论》。多见于少阳病及肝胆疾患。·《诸病源候论·胸胁痛候》:“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气所乘故也。……此三经三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济生拔粹·此事难知》:“少阳证,胸胁痛,往来寒热而呕,或咳而耳聋,脉尺寸俱弦,忌发汗,忌利小便,忌过大便,故名三禁。汤宜和解小柴胡汤主之。”本症实证居多。可由气机郁滞,痰饮瘀血所致。《景岳全书·胁痛》:“暴怒伤肝气逆胀满,胸胁疼痛者,宜解肝煎。”“气滞胸胁痛而兼喘者,宜分气紫苏饮。”“痰饮停伏,胸胁疼痛者,导痰汤加白芥子。”《丹溪心法·胁痛》:“气郁而胸胁痛者,看其脉沉涩,当作郁治。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龙荟丸最快。”《医林绳墨·六郁》:“血郁者,胸胁作痛,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亦芤数。”胸胁痛也可见于内伤虚损。《金匮翼》卷六:“肾气虚弱,羸怯之人,胸胁之间,多有隐隐微痛,此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能生血之故。……宜用熟地破故纸之类补肾阿胶、芎、归之类和血。”参见胸痛、胁痛条。

猜你喜欢

  • 手太阳之筋

    手太阳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

  • 悲伤

    指悲哀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悲伤》:“悲则气逆,愤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用加味参苏饮。参见善悲条。

  • 高梅孤

    【介绍】:见高武条。

  • 四时伤寒

    病名。即感冒风寒。《东医宝鉴·杂病篇》:“凡感冒风寒,通谓之四时伤寒。”可选用冲和散、正气散、参苏饮和沃雪汤等方。参见风寒感冒条。

  • 腹中

    指腹腔及其内脏组织。如腹腔内脏腑器官疼痛称腹中痛。《素问》有专篇讨论腹腔几种疾病,名《腹中论篇》。参见腹中论篇条。

  • 幼科证治大全

    书名。7册。日本·下津寿泉撰。刊于1709年,书中引用中国医籍74种,比较扼要地介绍了小儿科106种病症的证治。解放后有排印本。

  • 黄元御

    【介绍】:清代著名医家。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少为诸生,三十岁左右因目疾为医所误治,遂发愤学医。曾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加以注释。现存有《四圣心源》、《伤

  • 救急选方

    方书。日本丹波元简辑。1卷。刊于1801年。取张仲景以降历代医籍及日本方书危证门中之方法简捷、仓促易办者,汇辑成帙,以为救卒拯急之用。分30门,每方注明出处。现存1810年聿修堂刻本、《皇汉医学丛书》

  • 惊振外障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泛指因目外伤而引起的外障眼疾。

  • 大瘿先生

    【介绍】:见程邦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