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①读(nèi)。里面。与外相对。《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②音那(nà)。古同纳。①受纳、纳入。《灵枢·营气》:“营气之道,内谷为宝。”②进针、下针。《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息方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柏根白皮,详该条。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黑夜精明证。详该条。
①《灵枢经》篇名。寒与热是两种相对的症状。本篇着重阐述有关寒、热两种类型的病证及治疗方法,故名。文中介绍了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以及骨痹、热厥、寒厥等病症和针刺方法。还叙述了四时取穴的常规和中病而止的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脐中。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