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五行相克推演疾病的七种传变。根据十天干,隔七位相传,每一天干所属的五行,到第七个天干的五行必是相克的。如甲是天干第一位,庚是第七位,七传则是甲木为庚金所克。仿此推算则乙木为辛金所克,丙火为壬水所
《医醇賸义》卷三方。当归、茯苓、桑皮各二钱,白术、枳壳、橘红、半夏、厚朴、砂仁、青皮各一钱,薏苡仁四钱,苏子一钱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饮食,使人多涕吐,面浮气逆。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物偶入睛证。详该条。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
①《圣济总录》卷一百六十九方。蝎尾(微炒)、铅粉各一钱,炮白附子、炒夜明砂各半两,炒僵蚕七枚,青黛一皂子大,冰片、麝香各半钱,炮天南星一分。为末,面糊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睡前薄荷汤化下。治小儿惊热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