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甲疽。见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夹蛇龟之别名,详该条。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出《新修本草》。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多因阴血本亏,复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以四肢多见。其状牵引拘急,活动不能自如。《杂证会心录·挛症》:“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脉象之一。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脉经》:“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主痰饮、食积、实热等证。又主妊娠,健康人亦可见。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张仲景在《内经》六经的基础上,结合外感热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深浅阶段的综合证候。六经彼此间是互相联系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