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称脾泻。因寒湿损脾或饮食伤脾,脾气虚弱所致。《难经·五十七难》:“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丹溪心法·泄泻》:“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常常泄泻,亦是脾泄。”《寿世保元·泄泻》:“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邪气与正气之间此消彼长的斗争过程。正邪相争,正气战胜病邪则疾病痊愈,邪气胜而正气受损则病加重。
指髂骨的髂翼部分。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芦竹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不孕症型之一。即胞寒不孕。详该条。
骨名。又名下巴骨。即下颌骨。下颌骨的一对关节突与一对颞骨的下颌关节窝靠韧带牵持,构成下颌关节,此关节囊周围组织较薄弱,可因外伤或过度张口造成下颌关节脱臼。
【介绍】:三国时期吴国医生。兼通道术,是东晋著名科学家、医学家葛洪的老师。
书名。1卷。清·唐容川撰于1884年。唐氏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包括病理、辨证及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切于实用。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痢症三字诀歌括》,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