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水煎服。治气血郁结,脘胁串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杜仲藤之别名,详杜仲藤条。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一斤,人参、茜草根各五钱,生地黄八两,牡丹皮、牛膝、生甘草、荆芥各一两,玄参五两,当归、麦门冬、黄芪各三两,川芎二两。用麻油五斤煎数沸,过滤再熬至滴水成珠,入黄丹(水
又称四街。见气街条。
噎膈证的一种,与上膈相对。指进食后,过一段时间,食物才吐出。《灵枢·上膈》:“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张志聪注:“病在膈上者,食饮入而还出;因于膈下者,食入,晬时乃还。”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古针具名。即镵针。《针灸大成》:“镵针……今之名箭头针是也。”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即月阙疮。详该条。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介绍】:见郑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