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损怔忡

虚损怔忡

怔忡之一。《不居集》卷二十二论虚损怔忡:“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的宁者是也。此症惟阴虚劳损之症恒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凡患此者,速宜节欲节劳,切戒酒色;凡治此者,速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心脾血气虚损者,宜七福饮大补元煎真阴不足者,宜左归饮。真阳不足者,右归饮阴阳两亏者,宜大营煎理阴煎。参见怔忡条。

猜你喜欢

  • 脱气

    ①证名。指虚劳病出现元气虚衰的疾患。多因劳伤久病,脾肾阳虚,中气虚损而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治宜温补脾肾,方

  • 通淋

    用清热利尿化石的药物,以清下焦湿热,消除结石,解除排尿涩痛,淋沥不畅的治法。常用方药有八正散、石苇散等。

  • 徐春甫

    【生卒】:十六世纪中叶【介绍】:明代医家。字汝元。安徽祁门人。家世业儒。他学医于名医汪宦,博览医书,通内、妇、儿等科。在京师居住,求医者很多。曾在太医院任职。编著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

  • 筋缓

    证名。指筋脉弛缓,不能随意运动。多因肝肾虚亏,或肝藏受风,或血热所致。《难经·十二难》:“肾肝内绝,绝则骨痿筋缓。”《证治要诀·诸中门》:“盖肝主筋属木,风易入之,各从其类,肝受风则筋缓不荣。”《杂病

  • 阳不足

    通阳虚。一般指气虚或命门火衰,症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倦怠、气短、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注解伤寒论·辨脉法》:“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所指为阳虚表气不固的脉象。

  • 产后三审

    是古代对产后疾病的诊断经验。《张氏医通》卷十一:“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

  • 保和郎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赤脉传睛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又名赤脉侵睛。多由心火上亢,三焦积热或心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症见赤脉呈多数细分枝状,自眦部发出,走传白睛,甚至延及黑睛。赤脉从大眦发出者,称大眦赤脉传睛;从小眦发出者,称小

  • 莲子发

    病名。见《仙传外科秘方》卷九。指生于肩、背部之有头疽状似莲蓬者。即蜂窝发。详该条。

  • 寒下

    下法之一。是用于里热实证的治法。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潮热谵语、口干作渴、舌苔焦黄、脉滑数有力,或饮食积滞、积水等。所用药物多属苦寒,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