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明气血关系的一种理论。唐容川《血证论》指出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或依附的根据,血虚则气少,血竭则气脱,血瘀则气滞。治疗上,补气常结合养血,行气通经还须散瘀活血,就是这种理论的运用。
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孙一奎条。
在离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治疗脾胃病的药或泻下药可食远服。
见《中药志》。为独活之药材名。详该条。
病证名。古人指悲哭太过,损耗精血,以致眼泪汪汪,血障满眼(清·佚名《广勤轩遗稿》)的证候。
医论著作。3卷。清·石寿棠撰。刊于1861年。共有医论20篇,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科证治。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介绍】:见李文渊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商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汪祝尧条。
【介绍】:见唐玉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