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豆黄

豆黄

《中药大辞典》:豆黄

药材名称豆黄

拼音Dòu Huánɡ

别名大豆黄(《干金方》)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制法《纲目》:"用黑大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盫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捣末收用。"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②《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复方①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大豆黄二升,***子三升(熬令香)。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千金方》麻豆散)

②治跌打、头眼青肿:大豆黄末,和敷之。(《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豆黄

药材名称豆黄

拼音Dòu Huánɡ

英文名Black soybean product

别名大豆黄。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黑色种子蒸罨加工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广泛栽培。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健脾益气。主湿痹;关节疹痛;脾虚食少;胃脘妨闷;阴囊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捣敷。

各家论述1.盂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2.《本草纲目》:生嚼涂阴痒汗出。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打箭菊

    药材名称打箭菊拼音Dǎ Jiàn Jú别名鞑新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川西小黄菊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ethrum tatsienense (Bur. Et Franch.) Ling e

  • 茉莉叶

    《中药大辞典》:茉莉叶药材名称茉莉叶拼音Mò Lì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叶片。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凉。&q

  • 兖州卷柏

    《中药大辞典》:兖州卷柏药材名称兖州卷柏拼音Yǎn Zhōu Juǎn Bǎi别名金不换、金扁柏、金扁桃、石养草、田鸡爪(《福建民间草药》),花肺金、茯苓蕨、飞扬蕨,烂皮蛇、扇卷柏(《广西中兽医药植》

  • 粘毛黄花菍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菍别名磨盘公来源锦葵科粘毛黄花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支气管炎:鲜全草1两

  • 水苏根

    药材名称水苏根拼音Shuǐ Sū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根茎。7~8月间结果后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苏"条。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

  • 棕榈根

    药材名称棕榈根拼音Zōnɡ Lǘ Gēn别名棕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

  • 蓝锡莎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锡莎菊药材名称蓝锡莎菊拼音Lán Xī Shā Jú别名苦参[云南红河州]来源菊科锡莎菊属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 cyanea (D. Don)Bea

  • 白降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降丹药材名称白降丹拼音Bái Jiànɡ Dān来源学名:Hydrangyrum Chloratum Compositum。由汞与其它药物加工制成。功能主治杀

  • 绿豆芽

    《中药大辞典》:绿豆芽药材名称绿豆芽拼音Lǜ Dòu Yá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性味甘,寒。①《纲目》:"甘,

  • ***

    《中药大辞典》:***药材名称***拼音Yā Piàn别名底野迦(《唐本草》),阿片、阿芙蓉(《纲目》),亚片(《随息居饮食谱》)。出处《纲目》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果实中的液汁凝固而成。通常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