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邪
【介绍】:
见五邪条。
【介绍】:
见五邪条。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用竹沥二合磨浓汁,量儿大小,分减服之,日三至四次。治小儿心热,惊悸。
经外奇穴名。位于足底跟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主治失眠,脚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5分钟。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证名。指伤寒病邪在里的病证。①邪在三阳,以阳明实热为里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
【介绍】:宋代医家。撰《难经疏》十三卷,佚。
出《神农本草经》。即马先蒿,详该条。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心癉,烦心,心中热,葛根主之。”②《辨证奇闻》:“心疸之症,烦渴引饮,一饮水即停于心之下。时作水声,胸前时多汗出,皮肤尽黄惟两目独白、人以为黄疸也,谁知是心中虚热
逆流,亦作竖起。《素问·皮部论》。“泝然起毫毛。”谓恶寒而毫毛竖起。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清稍次于寒,温稍次于热。即偏于寒性的病证,可用温性的方药治疗。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楚瞻。浙江海盐人。先业儒,后长期业医,医术较精,尤其长于儿科。先后经三十年,编成《冯氏锦囊秘录》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内、外、妇、儿、药性、脉诊等多方面。主张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