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严重耗损,有虚脱倾向的病变。①《难经·二十难》:“脱阳者见鬼。”指阴寒内盛,阳气耗伤太过,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呢喃乱语、或大汗淋漓等症状。②指男子因性交而出现虚脱的症状。
出《雷公炮炙论》。为延胡索之简称,详该条。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青水者,其根起于肝,其状先从面肿,而渐行一身也。”参见十水、水肿条。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出《外科启玄》卷七:即气漏、风漏、阴漏、冷漏、痔漏、血漏、瘘漏、痿腮漏的合称。详各条。
【生卒】:1770~1855【介绍】:清代蒙医骨科医生。世医出身。得家传有所创新。以听、扪和问诊诊断骨折。以蛇蛋花宝石按压法止血止痛,热熨患肢、上吊牵拉等为骨科治疗手法,效果显著。其后代亦均为名医。
纯红舌上起紫疮。为心肺热毒炽盛之象,瘟疫病可见此舌。急用清热、凉血、解毒之剂频服(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两胁部肿胀疼痛。多由湿热而致。《张氏医通·诸痛门》:“两胁肿痛,或腹痛,或小便滞者,属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录·胁痛门》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而致,用败瘀止痛汤。
夏暑季节出现的麻疹,与冬春时节发病者不尽相同。夏季炎热,腠理松,汗易出,肺气通畅而咳嗽轻,且麻毒易于透达而疹密。初期宜辛凉轻剂,用银翘散加减;热重者用辛凉重剂,如白虎汤加蝉蜕、浮萍;疹后阴伤者,用增液
方书名。1卷。宋·董汲撰。约成书于11世纪末。原书共载医方100余首,于明代失传。今本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者,仅存40余方。本书系作者为行旅急病者所提供的简易验方。分为斑疹、痰证、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