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本经选穴法。本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所谓“按其所以之经以调之”。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针灸问对》:“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庶得随时应变之理。”又
出《本草图经》。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碧桃干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注病。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指一些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的疾病。《金匮翼·诸疰》:“疰者,住也。邪气停住而为病也。皆因精气不足,邪气乘之,伏于筋脉,流传藏府,深入骨髓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眼科手术器械。见《审视瑶函》。钢铁制作(见图110),用以剔除外障之膜翳等。图110
见《四川中药志》。即橘核,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清暑益气汤第一方,见清暑益气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