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解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辨痛证的一种说法。快与痛相对而言。指外部疼痛而内无疼痛,表示邪气实于外。《难经·四十八难》:“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清·朱本中纂于1676年。收有《急救须知》、《饮食须知》、《修养须知》、《格物须知》等四种。现存1689年刻本。
【介绍】:宋代医官。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初为道士,精通医药。太平兴国初年诏还俗,为尚药奉御,后升任翰林医官使。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宋政府组织编修方书,命王怀隐与副使王祐、郑奇、医官陈昭遇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甲法。此法以天干为主推演五输开穴。以日领经,以时主穴。运用时,首当掌握当曰天干,按《针灸大全·十二经纳天干歌》确定值日经。其关系如歌曰:“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糯米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