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里证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九方。芙蓉叶(阴干)三两,五倍子、白及、白蔹各四钱,生大黄六钱。为末,用蛋清少许,同醋调敷患处,如干,以葱头泡酒润之;已有头者,露出头,敷四周。治痈疽肿毒。
见痘疹金镜录条。
即神聪,见该条。
【介绍】:见徐春甫条。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指治疗肌肉挛急而属于寒的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斜针浅刺,故名浮刺。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黄瓜疽、肉龟。指生于背部脊旁的痈,由脾火积毒而成。皮肉色红,状若黄瓜,高肿寸余,长可尺许,四肢麻木,疼痛引心。治疗同外痈,参见有头疽条。
渴之俗称。详渴条。
证名。指筋脉拘急,肌肉有沉重、麻木感觉。《素问·至真要大论》:“筋肉拘苛。”王冰注:“拘,急也;苛,重也。”《类经·运气类》:“筋肉得寒则为急为痹,故筋急肉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