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疟

阳疟

病名。①指三阳疟。见《类证治裁·阴疟》。详见三阳疟条。②泛指在表、在阳、在气、在腑之疟。《医学入门·疟》:“疟疾先要阴阳定。阳为外感邪气,其间阳为风暑,有汗;阴为寒湿无汗。阴为内伤气虚,其间阳为气虚,阴为血虚。阳为升,发在春夏;阴为降,发在秋冬。阳为腑,邪浅与荣卫并行,一日一发;阴为脏,邪深横连募原,不能与正气并行,故间日蓄积乃发,或三四日一发,久则必有疟母。阳为日发,邪浅,荣卫昼行背与脊故也;阴为夜发,邪深,荣卫夜行胸与腹故也。又有二日连发住一日者,及日夜各一发者,乃气血俱受病也。阳为子时至巳,阴为午时至亥,如发寅卯而退于申未,或发未申而退于子丑,皆谓之阴阳不分,须随症用药,趱卑或移时分定阴阳,然后阳疟截住,阴疟升散。”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粰是麸的异体字。见麸疮条。

  • 气滞经行后期

    病证名。属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郁怒伤肝,气机不畅,冲任胞脉血行受阻,以致经血不能按时下达胞宫。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涩滞不畅,小腹及乳房胀痛拒按。治宜行气开郁。方用加味乌药汤、七制香附丸等。

  • 小红药

    见《红河中草药》。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 上睑

    解剖名。见《审视瑶函》。又名上胞、上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眉,下界为上睑之眼弦。参见眼睑条。

  • 白眼病

    眼科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①指白睛部位的病痛。②又名白痛,俗称害白眼。指白睛无红肿而疼痛之证候。《审视瑶函》卷三谓白眼痛有表里之分。如火伏气分之白涩症属表。;郁邪蒸逼于内之白珠俱青症属里。

  • 阴户湿肿

    病证名。见陆成一《女界须知》。属于阴肿症候。因脾湿下注所致。多见于体肥之人。症现阴户肿胀,甚则肢体倦怠,小便淋漓等。治疗参见阴肿。

  • 掌压法

    推拿手法名。两手相叠,用手掌部按压穴位。用力较重,常呈间歇性。多用于腰脊等处,有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等作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有“两手相重按”之法。

  • 太阴络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 虫积

    病证名。亦称九虫积。指腹内虫多而积聚成块的病症。《古今医统》卷六:“九虫积,腹中不时作块痛,面青,口吐清水。”《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虫积,饮食积聚,变化生虫,时呕清水苦水,常生腹中咬

  • 傅允科

    【介绍】:见傅仁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