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痫

阳痫

病名。①指兼见阳症为主的痫症。《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热瘛疭惊啼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阳痫必由痰热客心胃,闻惊而作,甚则不闻惊亦作。宜用寒凉药。”方宜妙香散等。②即急惊风。《证治准绳·幼科》:“阳痫乃急惊也。”③指惊风一月或一季必三度发者。《证治准绳·幼科》:“阳痫者,因感惊风三次发搐,不与去风下痰则再发。然三次者,非一日三次也,或一月或一季,一发惊搐,必经三度,故曰三次。所谓惊风三发便为痫,即此义也。其病主身热自汗,两目上视,嚼沫咬牙,手足掣搦,面色红紫,六脉浮数,以百能散加五和汤水煎疏解,次下痰,用水晶丹或半夏丸。”参见条。

猜你喜欢

  • 节节珠

    见《福建中草药》。①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②为野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瘫痪风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十四。即瘫痪。详该条。

  • 祛湿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蚕砂四两,薄荷半两。为末,生油调搽患处,湿者干敷。治干湿癣。

  • 热劳

    病名。见《圣济总录·热劳门》。指虚劳病之呈现热象者。《金匮翼·热劳》:“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症见身热,面赤,头痛,心神烦躁,口渴,怔忡、盗汗,饮食无味,倦怠多卧,消瘦,或口舌生疮等。治宜

  • 李明远

    【介绍】:见李昉条。

  • 汪继昌

    【介绍】:明代医家。字伯期。婺源大畈(今属江西)人。世医出身。屡考科举不中,改学医术,在黄山白岳山一带行医。临证精于治痘,认为痘科无死证,治不好,是医生之过。著有《痘科秘诀》,已佚。

  • 犍(jian 践)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 樱桃痔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症见肛门部有小肉垂下,甚痒,相当于直肠息肉或脱出的痔核。

  • 泄如蟹渤

    证名。指便下多气泡如蟹沫状。见《世医得效方》卷六。为气痢证候之一。详见该条。

  • 湿温时疫治疗法

    湿温著作。绍兴医学会会员集体编著。刊于1913年。该书系统阐述湿温时疫之演变、转归及防治方法,所拟方药大多切于实用。现有多种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