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陵泉

阴陵泉

经穴名。代号SP9。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通过。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痠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67)。

图67

猜你喜欢

  • 木蒴藋

    出《新修本草》。为接骨木之别名,详该条。

  • 阴火痰

    痰证之一。因阴虚火旺所致。《不居集》卷十七:“阴火痰:面有红光者,乃阴火上炎,又当用滋阴药。”方用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等。参痰证条。

  • 王文之

    【介绍】:清代医家。字子固。籍贯不详。撰《眼科百问》一书(1657年刊)。

  • 翰林医痊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小儿痰实

    病证名,指小儿饮乳不下,口吐涎沫。《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七十七:“小儿乳食不下,吐涎沫而微壮热者,痰实也。”治宜利气化痰,用赤茯苓散(赤茯苓、陈桔皮、川朴硝、旋覆花、甘草)。

  • 肌极

    又称肉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详肉极条。

  • 脓见消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 风疹块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 燥热伤肺

    燥热之邪,伤耗肺津,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缠喉难出,鼻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白而干,脉浮细而数,或右寸独大。常伴潮热、头痛、大便秘结等。治宜轻宣润燥。

  • 伤寒十二经

    指伤寒十二经证候。伤寒六经证候中各有足经和手经的证候。如初病头项痛,腰脊强,恶寒,属足太阳;发热面赤恶风,属手太阳;目疼、鼻干,不得卧、属足阳明;蒸热而渴,属手阳明;胸胁满痛,口苦,属足少阳;耳聋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