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

《中国药典》:附子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100g党参200g白术(炒)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性状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局方》卷五:附子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丸

别名附子白术丸、理中丸、大姜煎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药理作用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着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酸胆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

功能主治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用法用量附子白术丸(《鸡峰》卷十二)、理中丸(《儒门事亲》卷十二)、大姜煎丸(《普济方》卷三九五)。

注意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摘录《局方》卷五

景岳全书》卷五十八:附子理中丸

药方名称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理中汤去白术

功能主治阴寒肾气动者。

用法用量炼蜜为丸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猜你喜欢

  • 竹沥导痰丸

    药方名称竹沥导痰丸处方橘红500克 白茯苓120克半夏曲(炒)240克枳壳(麸炒)240克黄芩(酒洗)240克 生甘草120克 萝卜子(炒)120克天花粉150克桔梗120克当归(酒洗)120克竹沥3

  • 钩藤生地竹沥饮

    药方名称钩藤生地竹沥饮处方钩藤3钱(后入),大生地3钱(酒炙),炒当归3钱,炒白芍2钱,明天麻1钱(煨),川芎1钱5分,川贝母1钱(去心),制半夏1钱5分,苏梗1钱,陈皮8分,川朴7分(姜汁炒),桔梗

  • 当归百解散

    药方名称当归百解散处方当归、赤芍、大黄、川芎、升麻、薄荷叶、子葛、麻黄、黄芩、甘草、枳壳、皂角刺。功能主治小儿惊风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为肿毒,多在腮颊、耳根间,成痈成疖,谓之毒风。

  • 风化散

    药方名称风化散处方风化石灰末1升,干姜3分(生用),生栗子末5两,白药末5两。制法上药取端午日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止血定痛。主金疮。用法用量凡有金疮即敷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 远志酊

    药方名称远志酊来源为远志流浸膏经加工制成的酊剂。性状为棕色的液体。炮制取远志流浸膏200ml,加60%乙醇使成1000ml,混合后,静置,滤过,即得。功能主治祛痰药。用于咳痰不爽。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 经红散

    药方名称经红散处方荔枝壳(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食。用法用量3岁每服半钱,米汤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 止嗽化痰定喘丸

    药方名称止嗽化痰定喘丸处方麻黄9克 生石膏18克白前6克莱菔子4.5克胆星6克杏仁6克黄芩6克 苏子9克葶苈子9克 红枣8个 生甘草3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定喘。

  • 长肌散

    《玉案》卷六:长肌散药方名称长肌散处方珍珠1两,乳香3钱,血竭3钱,头发(煅灰)1钱,丝绵(煅灰)1钱,冰片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疳疮,蛀疳。用法用量掺患处。摘录《玉案》卷六《简明医彀》卷四:长肌

  • 通泄散

    药方名称通泄散处方苦丁香(为末)9克轻粉少许功能主治涌吐痰涎。治风涎暴作,气塞倒仆。用法用量用水调匀灌之,良久涎自出。如未出,含砂糖1块,下咽涎出。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 加味苓桂术甘汤

    药方名称加味苓桂术甘汤处方于术3钱,桂枝尖2钱,茯苓片2钱,甘草1钱,干姜3钱,人参3钱,乌附子2钱,威灵仙1钱5分。功能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用法用量上药煎服数剂后,小便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