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三焦经。详该条。
见尚论篇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喘逆而痰声更甚者。本证轻者类似痰喘、齁喘,重者即为哮证。详痰喘、齁喘、哮证条。
见陆氏三世医验条。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夜间发热,或热至夜间升高。多因热入血室,或阴血不足,或血瘀所致。《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四顺饮子。”《兰室秘藏》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脐上七寸上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刺法名。指入针后,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捻转,以使气行的方法。《针经指南》:“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针灸问对》:“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
①出《新修本草》。为白前之别名。②出《本草经集注》。为百部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