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霞天曲

霞天曲

《中药大辞典》:霞天曲

药材名称霞天曲

拼音Xiá Tiān Qǔ

出处本草备要

来源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

制法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霞天膏12斤。先将霞天膏置适当容器中用热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其他各药料粉碎后,将溶解的霞天膏倾入,混合均匀,通过涂有麻油的模印进行印曲,然后晒干。

本草备要》:"黄牛肉煎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草盫七日,待生黄衣晒干,悬挂风处。愈久愈良。"

性味《饮片新参》:"甘微苦,温。"

归经《本草再新》:"入牌、肺二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化痰蠲饮。

①《本草备要》:"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

②《饮片新参》:"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③《药剂学》:"健脾养胃。治中气虚馁,体倦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3~5钱;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饮片新参》:"内热燥痰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霞天曲

药材名称霞天曲

拼音Xiá Tiān Qǔ

英文名Xiatian leaven made from extract of beef, Pinellia and other herbal medicine

出处出自《本草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iatian leaven

炮制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霞天膏12斤。先将置适当容器中用热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其他各药料粉碎后,将溶解的霞天膏倾入,混合均匀,通过涂有麻油的模印进行印曲,然后晒干。《本草备要》:黄牛肉煎汁炼膏(即霞天膏)和半夏末为曲,草盒七日,待生黄衣晒干,悬挂风处。愈久愈良。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泣肺健肺;化痰蠲饮。主咳嗽;食积;痰核;癖块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9-15g;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饮片新参》:内热燥痰者忌用。

各家论述1.《本草备要》:治沉疴痼痰,功效最烈。

2.《饮片新参》:健胃化痰,消宿饮、癖块、痰核。

3.《药剂学》:健脾养胃。治中气虚,体倦腹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母

    药材名称麻母拼音Má Mǔ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 棘胸蛙

    药材名称棘胸蛙拼音Jí Xiōnɡ Wā英文名toad别名山鸡;山蛙;石板蛙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蛙科动物棘胸蛙除去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aspinosa Da

  • 丝瓜皮

    《中药大辞典》:丝瓜皮药材名称丝瓜皮拼音Sī Guā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果皮。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q

  • 佛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佛葵药材名称佛葵拼音Fó Kuí别名锈草、红丝线、珍珠菜叶来源茄科佛葵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Wall.) Bitt.,以全草入药

  • 鼻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鼻血草药材名称鼻血草拼音Bí Xiě Cǎo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来源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 蝌蚪

    《全国中草药汇编》:蝌蚪药材名称蝌蚪拼音Kē Dǒu别名蛤蟆咕嘟[北京]、蚵蚾虫来源两栖纲无尾目蛙科金线蛙Rana plancyi Lataste;黑斑蛙R. nigromaculata Hallow

  • 露珠香茶菜

    药材名称露珠香茶菜拼音Lù Zhū Xiānɡ Chá Cài别名水龙胆草、紫萼香茶菜来源唇形科露珠香茶菜Rabdosia irrorata (Forrest ex Di

  • 丽江独活

    药材名称丽江独活拼音Lì Jiānɡ Dú Huó别名岩白芷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丽江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likiangense Wolff.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挖

  • 软枣子

    《中药大辞典》:软枣子药材名称软枣子拼音Ruǎn Zǎo Zi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果实。化学成分果实含蔗糖、粘液质、淀粉、蛋白质、鞣质、有机酸、维生素C(75~90毫克%)

  • 树腰子

    《中药大辞典》:树腰子药材名称树腰子拼音Shù Yāo Zi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楝叶吴茱萸的果实或根、叶。原形态楝叶吴茱萸,又名:红花树(《植物名实图考》),臭油林、野米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