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顾锡条。
见《医学入门》,即子啼,详该条。
见《文山中草药》。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又名风噤、风搐、噤风、马牙风、初生口噤、四六风、七日风。即新生儿破伤风。系由断脐不洁,感染外邪所致。一般在4~7天内发病,发病后以全身各部发生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面呈苦
病名。《治疗大全》:“生于鼻观下迎香穴,系手阳明风热。初生小泡,麻痒微痛,一、二日后结核,板硬肿连腮唇,恶寒发热,最易走黄。”治同疔疮。
见下廉条。
病名。《医学纲目》卷十五:“咽疮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系咽部生疮,色红黄,状如粟米,渐布满咽喉及口,久则变为紫黑色,饮食吞咽困难,身发寒热(《重纂包氏喉证家宝》)。属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用银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脘腹、脐腹、少腹部等疼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痛在胃之下,脐之四傍,毛际之上,名曰腹痛。”《东医宝鉴·腹》卷三:“腹痛有六,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
【介绍】:见许豫和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即肠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