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厥

食厥

厥证之一。指暴饮暴食所致昏厥的病证。《赤水玄珠·厥证门》:“有人醉饱之后,或感风寒,或着恼怒,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者,此食厥也。盖食滞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生此症。若误作中风而用祛风散气之剂,则胃气重伤,死可立待。宜煎姜盐汤探吐其食,后以平胃散茯苓白术麦芽半夏之类调理;若有风寒尚在者,以藿香正气散解之;气滞不行者,以八味顺气散调之。”《明医杂着·风门》:“食厥者,过于饮食,胃气不能运行,故昏冒也,用六君子加木香。”参见厥证、酒厥等条。

猜你喜欢

  • 灸师

    指专以灸法治病的医师。唐·韩愈《昌黎先生集》:“灸师施艾炷,酷似猎火围。”

  • 胃弱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多因脾胃素弱,孕后冲脉气盛,致使胃失和降。症见脘闷腹胀,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宜健脾和胃,调气止呕。方用六君子汤加枇杷叶、藿香、旋复花、砂仁、枳壳。

  • 阴阳二十五人

    《灵枢经》篇名。本篇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禀赋不同的各种体形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根据五音的阴、阳属性以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就成为五五二十五种人,故名。同时,根据手足三阳

  • 腨肠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筋。见该条。

  • 养阴派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 奶疬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乳疬。乳中结核之一种。多见于女子青春发育期,多因冲任不调,气滞痰郁而成。证见乳头晕下扁圆形肿块,轻度疼痛及压痛。多在数周后逐渐消散而自愈。如若不愈,治宜调理冲任,开郁化

  • 热呕

    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胃中挟热,烦躁,聚结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热呕。或因胃热伏暑,及伤寒伏热不解,湿疸之类,皆热之所为也。”《世医得效方·热呕》:“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可

  • 泪点

    即泪堂。详该条。

  • 白喉猛将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中比较重的药,称为“猛将”云:“非急重之症,以及误服禁忌之药,渐见败象者,不可轻用。”其中又分为上层镇药、次层润药、中层消药及下层导药四者。详药将条及各该条。

  • 昏运

    证名。见《医林绳墨·眩运》。又作昏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