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鱼虱子

鱼虱子

《中药大辞典》:鱼虱子

药材名称鱼虱子

拼音Yú Shī Zi

别名鱼鳖、鱼寄生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全体。捕得有鱼虱子寄生的鱼后,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干或晒干。

原形态体呈长卵形,阔而扁,无坚甲,全体乳白色;雌者长达30毫米,阔约15毫米;雄者较小,长4~10毫米,宽1~6毫米。头部复眼长卵形,黑色,有短触须2对,头下方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发达,长而阔,共7节,前胸节包围后头部,后胸节包围腹的1~2节,胸肢共有7对。腹部萎缩成尾状,分5节;鳃足5对,成叶状,在尾节下方。

寄生于鱼类胸鳍后的特别囊内。其生活阶段无较大的形态变化,除幼体时期外,都在囊中。不能自由游泳。

生境分部有鱼类的地方均有分布。

性味咸,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噎膈气逆,及胸前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1.5钱。

注意胃溃疡吐血者勿服。

复方①治噎膈气逆,胸前胀痛:鱼虱子、茴香虫。焙干研末,和酒服。

②治胸胃疼痛:鱼虱子、狗宝末、地苦胆、地龙蝼蛄***末、酒军、青藤香、苡仁、佛手片、鱼脑石。研末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鱼虱子

药材名称鱼虱子

拼音Yú Shī Zi

英文名autoeciousness of fish

别名鱼鳖、鱼寄生、鱼怪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浪飘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等数种鱼怪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Ichthyoxenus tchangi Yu2.Ichthyoxenus geei Boone3.Ichthyoxenus sinensis Shen

采收和储藏:春、秋、冬季采收。捕鱼时,发现寄生鱼怪的鱼,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洗净,晒干。用时以微火烘干,研成细末。

原形态1.张氏鱼怪,体长卵形,扁阔,无坚甲,乳白色。雌体长20-30mm,宽11-15mm;雄者长4-10mm,宽1-6mm。头部有黑色复眼1对,短触须2对,头下方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发达,共7节,前胸节包围后头部,后胸节包围腹的第1-2节,胸肢共7对。腹部萎缩成尾状,共5节,鳃足5对,成叶状,生于尾节下方。

2.祁氏鱼怪,体长卵形,长6-20mm,宽3-13mm。雌体肥厚,比雄体略大,且左右不对称。头上,略宽,呈三角形,眼2,黑色,触须2.雄体左右较对称,触须稍长。胸部近圆形,胸节7,胸肢7对,长1-4对向前,长5-7对斜向后。腹节5,第1-3节的两侧被凹形的胸节覆盖。尾节宽而大,附肢6对,均较尾节短。

3.中华鱼怪,体长椭圆形,雌体长18-24mm,宽12-16mm;雄体长10-15mm,宽6-9mm,宽约为长的2/3。体表光滑,头小,三角形,陷埋于第1胸节中,至第1胸节的前缘中凹陷较深,其余各胸节均有基突。胸肢均为捕握肢,第7胸肢的腕节、长节非常膨大,其内缘生一圆形的膨胀物,腹节深埋于最末胸节之后,尾节大而呈半球形,尾肢短于尾节。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寄生于鱼类胸鳍后的特别囊内,不能自由游泳,幼虫可寄生于鱼的体表。

2.幼体寄生于鲤、鲫等淡水鱼体表。

3.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方水域。

2.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水域。

3.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浙江、台湾、云南等地水域也有。

性状性状鉴别,全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18mm,宽6-9mm。有的皱缩,触角多脱落,并带有残存的足。黄白色至褐色。背面有明显的棱。质脆,气腥。

药理作用鱼虱子对小鼠腹水癌及棱形细胞肉瘤生长,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降逆开郁;活血止痛。主噎膈;反胃;胃脘疼痛;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g。

注意胃溃汤吐血者勿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螲蟷

    《中药大辞典》:螲蟷药材名称螲蟷拼音Zhì Dānɡ别名土蜘蛛、蛈蝪(《尔雅》),颠蟷虫(《本草拾遗》),蛈母(《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螲蟷科动物螲蟷的全虫。原形态体长椭圆形,长约

  • 麻母

    药材名称麻母拼音Má Mǔ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 羊骨

    《中药大辞典》:羊骨药材名称羊骨拼音Yánɡ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骼。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因部位、年龄等之不同,骨的化学组成亦有差

  • 大杜鹃

    药材名称大杜鹃别名红杜鹃、爆杖杜鹃来源杜鹃花科大杜鹃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 Franch.,以根、叶、花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

  • 紫筒草

    药材名称紫筒草拼音Zǐ Tǒnɡ Cǎo别名白毛草、伏地蜈蚣草来源紫草科紫筒草Stenosolenium saxatile (Pall.) Turcz.[Arnebia saxatilis Benth

  • 一叶荻

    药材名称一叶荻拼音Yí Yè Dí别名叶屈珠、小粒蒿、花扫条、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中国药植志》),狗舌条(《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八颗叶下珠(《浙江天目山药檀志》

  • 凉山虫草

    药材名称凉山虫草拼音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出处始载于《四川通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拉丁植物

  • 木芙蓉叶

    药材名称木芙蓉叶拼音Mù Fú Rónɡ Yè别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出处《纲目》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

  • 芒花

    药材名称芒花拼音Mánɡ Huā别名芭茅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原形态芒,宿根多年生草

  • 菊苣根

    药材名称菊苣根拼音Jú J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chorium intyb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原形态菊苣多年生草本,高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