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鸡骨香

鸡骨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香

药材名称鸡骨香

拼音Jī Gǔ Xiānɡ

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

来源大戟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C. chinensis Benth.],以入药。秋冬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祛风消肿。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痛,胃痛,腹痛,疝痛,痛经,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研粉开水送服3~5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鸡骨香

药材名称鸡骨香

拼音Jī Gǔ Xiānɡ

别名山豆根、木沉香(《生草药性备要》),土沉香、驳骨消(《岭南采药录》),滚地龙、黄牛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过山香(福建)。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大戟科植物鸡骨香。全年均可采挖。剥取根皮,或取全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短小灌木,高约30厘米。根粗壮,外皮黄褐色,易剥离。枝叶和花序均被星状茸毛。叶互生;卵形或矩圆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浑圆而稍带心脏形,全缘或锯齿缘,侧脉3~4对,最下一对由基部射出,与中脉呈三脉状;叶柄长1.5~2.5厘米,密被星状茸毛,花单性,浅绿色,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长2.5~5厘米;苞片分裂,裂片线状,顶端有腺体;雄花小,簇生于花序上部,花瓣矩圆形,雄蕊约20枚;雌花通常数朵生于花序的基部,萼长约4毫米,花瓣缺,花柱4裂。蒴果长约6毫米,外被锈色柔毛。花期4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坡、丘陵等干旱地带。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根细长条状,径2~4毫米,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及突起,有时栓皮脱落。质脆易断,断面黄色,不平坦,纤维性。气微弱芳香,味苦涩。

化学成分全草含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胃痛,胃肠气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咽喉肿痛,心气痛。"

②《本草求原》:"祛风,壮筋骨,消疬。"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胀气。外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骨香

药材名称鸡骨香

拼音Jī Gǔ Xiānɡ

英文名Thickleaf Croton Root, Root of Thickleaf Croton

别名山豆根、木沉香、土沉香、驳骨消、滚地龙、黄牛香、鸡脚香、矮脚猪、滚地龙、透地龙、过山香、金锦枫。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鸡骨香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挖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鸡骨香 小灌木,高30-50cm,有时可达1m。枝、叶和花序密被星状茸毛或粗毛。叶互生;叶柄长1.5-4cm,顶端两侧各有腺体呈,腺体杯状,有柄;托叶钻状,脱落,长2-3mm;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3cm,宽2-6.5cm,先端钝,基部圆或稍呈心形,有具短柄的杯状腺体,全缘或有细齿,齿间有时具小的杯状腺体,叶上面被星状粗毛,下面密被星状绒毛;基出脉3-5条。总状花序顶生,长5-11cm;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在花序轴上部,雌花在下部,花淡黄色;雄花小,簇生,花梗比雌花梗短;苞片分裂,线形,长2-4mm,边缘疏生具长柄的林状腺体而似撕裂状;花萼5片,卵形,长约3mm,外面被星状绒毛;花瓣5,长圆形,约与花萼等长或稍短,边缘被绵状毛;雄蕊约20枚,花丝被微柔毛,花药长约lmm;雌花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4-6mm,外被星状绒毛,边缘有疏离具柄的小腺体;无花瓣;子房球形,直径约3mm,3室,花柱4深裂,花柱枝12或稀有不完全分裂而仅有10枚。蒴果球形,长0.8-1cm,被锈色星状粗毛,种子阔椭圆形,腹区压扁,长约5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或空旷荒地上。

资源分布:分岂有此理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根细长条状,直径2-10mm,表面黄色或淡黄色,有纵纹及突起,有时栓皮脱落。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皮部约占半径的1/3-1/4,呈淡黄色。木部黄色。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味微苦;辛;性温;小毒

归经心;肺;肝;胃;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脘腹胀痛;风湿痹痛;疝痛;痛经;咽喉肿痛及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0.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咽喉肿痛,心气痛。

2.《本草求原》:祛风,壮筋骨,消疬。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胀气。外治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柱五加

    药材名称细柱五加拼音Xì Zhù Wǔ Jiā英文名Slenderstyle Acanthopanax Root-bark别名南五加皮、五花、小五爪风、五皮风、鸡脚风来源为五加科植

  • 大叶藻

    药材名称大叶藻拼音Dà Yè Zǎo别名海带、海马蔺、海草、海带草出处1.本品首载于《本草拾遗》,云:“大叶藻生深海中及新罗,叶如水藻而大。”按所述即为眼子菜科大叶藻属植物大叶藻 Zostera ma

  • 大叶紫苏

    药材名称大叶紫苏拼音Dà Yè Zǐ Sū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叶香薷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 flava(Benth.)Bent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海桐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药材名称海桐皮拼音Hǎi Tónɡ Pí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的树皮或根皮。四季可采,晒干。性

  • 小红柳根

    药材名称小红柳根拼音Xiǎo Hónɡ Liǔ Gēn别名乌柳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小红柳的根和须状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microstachya Turcz.采收和储藏:春、夏、

  • 扛板归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药材名称扛板归拼音Kánɡ Bǎn Guī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

  • 紫薇根

    《中药大辞典》:紫薇根药材名称紫薇根拼音Zǐ Wēi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化学成分根含谷甾醇和3,3′

  • 大头狗

    《中药大辞典》:大头狗药材名称大头狗拼音Dà Tóu Gǒu别名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秋季捕捉,用沸水烫

  • 黄矾

    《中药大辞典》:黄矾药材名称黄矾拼音Huánɡ Fán别名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原形态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

  • 橙皮

    《中药大辞典》:橙皮药材名称橙皮拼音Chénɡ Pí别名黄果皮、理陈皮(《滇南本草》)。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果皮。冬季或春初,收集剥下的果皮,晒干或烘干。性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