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生于软肋下近腰带脉、五枢、维道等穴部位的外痈。证治见外痈条。
证名。出《灵枢·五癃津液别》。指腰部疼痛连及背部之症。多因肾气虚弱,风寒侵袭所致。治宜补肾祛邪。可用独活寄生汤、菊花酒。若久坐则腰背作痛,可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参见腰痛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合谷疽、丫刺毒、擘蟹毒、拍蟹毒、病蟹叉、手叉发、合谷毒、虎口疽、合谷疔、虎口百丫、虎口、手丫刺、丫叉毒、虎丫毒、丫毒、丫指等。由阳明经湿热凝结,毒聚虎口而发。初起忽发黄色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维道,见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证名。即呃逆。《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详呃逆条。
即指纹浮现。主初感外邪,病尚在表。
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即瘛疭。详该条。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