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三台红花

三台红花

《中药大辞典》:三台红花

药材名称三台红花

拼音Sān Tái Hónɡ Huā

别名大罗伞、大常山、山利桐(《广西药植名录》),三百棒、山枇杷(《贵州草药》),火山麻、三台花(《云南中草药》)。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三对节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2~4米。根灰褐色。茎表面有白色皮孔,节膨大。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6~25厘米,宽7~10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渐狭,下延,边缘有锯齿,上面散生短柔毛,下面脉上密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序梗密被紫色绒毛;苞片大,紫红色;萼钟状,先端截形,结果时宿存;花冠简通常细长,圆筒状,边缘开展,具有近整齐或不整齐的5裂片;雄蕊4,着生在花冠筒上,伸出花冠筒外;花柱伸出,顶端2裂。果实为浆果状核果。

其变种抱茎三对节亦同等入药。主要特点为叶片长倒卵形,基部抱茎。

生境分部生山野疏林中。分布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水提取物有阻断组织胺对豚鼠回肠及气管的收缩作用,但无阻断乙酰胆碱和氯化钡的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部分阻断组织胺引起的血压反应,但对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压变化则无阻断作用。乙醇及氯仿提取物没有这种阻断作用,冷水提取液的乙醇沉淀物作用最强。

性味苦辛,凉。

①《贵州草药》:"辛甘,温。"

②《云南中草药,:"苦微辛,寒,有毒。"

③《文山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接骨,止痛,截疟。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疟疾。

①《广西药植名录》:"驳骨,杀虫,健胃,清心火,壮筋骨。治疟疾,痢疾,头痛,眼炎,跌打。"

②《贵州草药》:"健脾利湿,补虚益损。治虚弱浮肿,劳伤。"

③《文山中草药》:"接骨止痛,清热解毒。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研末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疟疾:三台红花根或叶一两,胡椒草果各少许。煎汤,于疟疾发作前1小时内服。(《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黄水疮:鲜三台红花叶适量,煎水外洗。(《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三台红花

药材名称三台红花

拼音Sān Tái Hónɡ Huā

英文名Serrate Gtorybower Herb, Herb of Serrate Gtorybower, Herb of Amplexifolious Glorybower

别名三多、大罗伞、大常山、山利桐、山枇杷、三百棒、火山麻、火山麻、大叶土常山、三叉树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三对节的全株及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lerodendrum serratum (L.)Moon [Volkameria serratum L.]2.Clerldendrum serratum (L.) Moon var. amplexifotium Molden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灌木,高1-4m。小枝近四棱形,细时密被土黄色短柔毛,尤以节眯密;老枝暗褐色至灰黄色,具皮孔,枝内有致密的中髓,干后澡空。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柄长5-10mm,或近无柄;叶片厚纸质,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3-30cm,宽3-11cm,先端短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狭楔形至多尖抱茎,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两面疏生短柔毛;侧脉10-11对,在背面明显隆起。聚伞花序在顶组成直立、开展的圆锥花序,长10-30cm,宽9-12cm,密被黄褐色柔毛;苞片宿存,叶状,在花序轴上2-3片轮生,近卵形、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5-4.5cm,宽5-18mm;小苞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被短柔毛,长约5mm,先端平截或有5钝齿;花冠淡紫色、蓝色或白色,近二唇形,花冠管长约7mm,5裂,裂片大小不一,倒卵形致工圆形,长6-12mm;雄蕊4,长约2.4cm,基部棍棒状,被毛;花柱与花丝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直径8-10mm。熟时黑色,分裂为1-4个小坚果;花萼宿存,略增大,浅杯状。花期6-10月,果期9-12月。

2.三台花 本变种与三对节的主要区别是:三叶轮生,叶落归根片基部下延成耳状抱茎,无柄,通常叶与花序较大。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10-1800m的山坡疏林或谷地沟边灌丛中。

2.生于海拔630-1700m的路旁密林下或灌木林中较荫蔽湿润处。

资源分布:1.分布贵州、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1)三对节根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分枝,表面淡棕色,具纵皱纹,外皮常层状或片状脱落。商吕多切成片状,厚1-5mm,直径0.5-1.5cm,皮部与木部常分离,表面棕褐色,粗糙,具细纵纹及不规则裂隙,外皮脱落处显棕红色。断而皮部棕黄色,颗粒性,木部外层为淡棕色,内层为棕黄色,年轮明显。质硬。气微味苦、涩、微辛。根皮呈卷曲形状物,大小不等,厚1-4mm,外表面多为黄棕色,较粗糙,颗粒怀,有时残存未刮净的腐烂斑块,内表面多为棕红色,有纵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颗粒性,黄白色。

(2)三台花 与三对节类同。

显微鉴别三对节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10余列。皮层及韧皮部散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维管束外韧。形成层明显。木质导管呈卵形或类圆形,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宽1-4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灰白色。①石细胞众多,单个散在或成群,类圆形、类方形中类长方形,直径20-60μm,壁厚9-30μm,胞腔及纪沟明显。②淀粉粒较多,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10μm,脐点及层纹不明显。③具缘纹孔或网纹导管,直径30-70μm。④纤维梭形或一端平截,直径20-40μm,壁厚4-25μm,木化。此外。可见木栓细胞。

化学成分叶含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β-D-glucuronide),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右旋儿茶精(catech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黄芩甙元(baicalein),高山黄芩素(scutellarein),6-羟基木犀草素(6-hydroxyluteolin),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葡萄糖(glucose),阿拉伯糖(arabin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黄酮(flavone)及酚酸类 (phenolic acids)。树皮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栎焦油酸(queretaroic acid)和三对节酸(serratagenic acid)。根皮中含D-甘露醇(D-mannitol)。根中含豆甾醇(stigmasterol)

药理作用水提取物有阻断组织胺对豚鼠回肠及气管的收缩作用,但无阻断乙酰胆碱和氯化钡的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部分阻断组织胺引起的血压反应,但对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压变化则无阻断作用,乙醇及氯仿提取物没有这种阻断作用,冷水提取液的乙醇沉淀物作用最强。葡萄糖生物碱皂甙曾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灌流已敏化的豚鼠离体肺,能抑制过敏性的支气管收缩;以2mg/kg给用鸡蛋清致敏的豚鼠腹腔注射2周,对喷雾抗原的豚鼠有70%的保护率;亦能增加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喷雾的抵抗能力;长期给药后,肺内组胺量下降,而皮肤和胃的组胺量稍有增加;所含皂甙对组胺无对抗作用。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释放无害量的组胺,导致气管和肺组织胺量的耗尽。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在60℃水浴中加热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2ml,轩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多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无显着消失。(检查皂甙类)

性味苦辛;凉;有毒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湿热痢疾;淋证;风湿热痹;血瘀痛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肿毒;荨麻疹;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鲜品加倍;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驳骨,杀虫,健胃,清心火,壮筋骨。治疟疾,痢疾,头痛,眼炎,跌打。2.《贵州草药》:健脾利湿,补虚益损。治虚弱浮肿,劳伤。3.《文山中草药》:接骨止痛,清热解毒。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无名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侧耳

    《中药大辞典》:白侧耳药材名称白侧耳拼音Bái Cè ěr别名白耳菜、叫天鸡(《贵州民间方药集》),光板、金苦板(《浙江中药资源名录》),苍耳七,金钱灯塔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罐嘴菜

    药材名称罐嘴菜拼音Guàn Zuǐ Cài别名堇菜、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小犁头草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堇菜Viola verecunda A. Gray,以全草入药。夏季

  • 白花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菜子药材名称白花菜子拼音Bái Huā Cài Zǐ别名臭菜、臭花菜、羊角菜来源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

  • 镰片假毛蕨

    药材名称镰片假毛蕨拼音Lián Piàn Jiǎ Máo Jué英文名herb of Falcate-lobe Pseudo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金

  • 仙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鹤草药材名称仙鹤草拼音Xiān Hè Cǎo英文名HERBA AGRIMONIAE别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黄龙尾、毛脚茵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

  • 鬼灯笼根

    《中药大辞典》:鬼灯笼根药材名称鬼灯笼根拼音Guǐ Dēnɡ Lonɡ Gēn别名土骨皮(《陆川本草》)。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的根或根皮。秋季采。性味苦,寒。①《本草求原》:&qu

  • 芦荟

    《中国药典》:芦荟药材名称芦荟拼音Lú Huì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属近

  • 楮实

    《中药大辞典》:楮实药材名称楮实拼音Chǔ Shí别名谷实、谷子(《千金方》),楮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重庆草药》)

  • 白头翁茎叶

    《中药大辞典》:白头翁茎叶药材名称白头翁茎叶拼音Bái Tóu Wēnɡ Jīnɡ Yè别名白头翁草(《圣济总录》)。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茎叶。功能

  • 东风螺

    药材名称东风螺拼音Dōnɡ Fēnɡ Luó别名甜螺、南风螺来源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abylonia lutosa(Lamarck)2.Bab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