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兰花

兰花

药材名称兰花

拼音Lán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Swordleaf Cymbidium

别名幽兰、蕙、兰蕙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衍义》:兰草叶不香,惟花香,今江陵、鼎、澧州山谷之间颇有,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生于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叶上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秋兰稍难得,二兰移植小槛中,置座右,花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

2.《纲目》: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管茅而秋花。

3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建兰、春兰、蕙兰、多花兰或台兰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mbidium ensifolium(L.)Sw.[Eidendrum ensifolium L.]2.Cymbidium goeringii(Reichb.f.)Reichb.f.[C.virescens Lindl.;Maxillaria goeringii Reichb.f.]3.Cymbidium faberi Rolfe4.Cymbidium kanran Makino5.Cymbidium floribumdum Lindl.6.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var.pumilum(Rolfe)Y.S.Wu et S.C.Chen[C.pumilum Rolfe]

采收和储藏:花将开放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建兰,陆生植物。叶2-6枚丛生,薄革质,带形,较柔软,弯曲而下垂,长30-50cm,宽1-1.7cm,略有光泽,先端渐尖,边缘有不不甚明显的钝齿。花葶直立,高20-35cm,较叶为短。通常有4-7花,最多达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轴中上部者长不及1cm,最下1枚达1.5cm;花浅黄绿色,有清香气;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3cm左右,宽5-7mm,浅绿色,先端较绿,基部较淡,具5条较深色的脉;花瓣较短,互相靠拢,色浅而有紫色斑纹;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浅黄褐色,唇盘中央具2条半月形裼片,白色,中裂片反卷,浅黄色带紫红色斑点。花期7-10月。

2.春兰,陆生植物。假鳞茎集生成丛。叶4-6枚丛生,狭带形,长20-40cm,宽6-11mm,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花葶直立,远比叶短,被4-5枚长鞘;花苞片长而宽,比子房连花梗长;花单生,少为2朵,直径4-5cm,浅黄绿色,有清香气;萼片近相等。狭长圆形,长3.5cm左右,通常宽6-8mm,先端急尖,中脉基部具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略短;唇瓣不明显3裂,比花瓣短,浅黄色带紫褐色斑点,先端反卷,唇盘中央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褶片。花期2-3月。

3.蕙兰,陆生植物。叶7-9枚丛生,直立性强,长25-80cm,宽约1cm,中下部常对裼,先端渐尖,基部关节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具明显透明的脉。花葶直立,高30-80cm,绿白色或紫褐色,被数枚长鞘;总状花序具6-12余朵花;花葶片常比子房连花梗短,最下面1枚较长,长达3cm;花浅黄绿色;萼片近相等,狭披针形,长3-4cm,宽6-8mm,先端锐尖;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不不明显3裂,短于萼片,侧裂片直立,有紫色斑点,中裂片椭圆形,上面具透明乳突状毛,边缘具缘毛,有白色带紫红色斑点,唇盘从基部至中闸有2条稍弧曲的褶片。花期4-5月。

4.寒兰,陆生植物。叶3-7枚丛生,带形,直立性强,长35-70cm,宽10-17mm,先端渐尖,全缘或有时近先端具细齿,薄革质略带光泽。花葶直立,近等于或长于叶,心生5-10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通常长13-28mm,在最下面者长达4cm;花梗连子房长2.5-4cm;花色多变,有浓香气;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4cm左右,宽4-7mm,先端渐尖;花瓣较短而宽,向上外伸,中脉紫红色,基部有紫晕;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半圆形,有紫红色斜纹,中裂片乳白色,中间黄绿色紫孩子,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褶片黄色,光滑无毛。花期10-12月。

5.多花兰,附生植物。假鳞茎粗壮,叶3-6枚丛生,直立性强,带形通常长40cm左右,宽1.5-3cm,先端稍钩转或尖裂,基部关节明显,全缘。花葶直立,比叶短,花密集,多至50朵花;花苞片长约5mm;花梗连子房长1.6-3cm;花红褐色,无香气;萼片近相等,狭长圆状披针形,长2cm左右,宽约5mm,红褐色,中部略带黄褐色,边缘稍向后反卷;花瓣近等长于萼片,向两边开展,紫褐色带黄色边缘;唇瓣3裂,约等长于花瓣,上面具乳突,侧裂片近半圆形,直立,有紫褐色条纹,边缘紫红色,中裂片近圆形,稍反折,紫红色,中部有浅黄色晕,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褶片黄色。花期5-6月。

6.台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cm,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林下。

2.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3.生于林下阴湿处。

4.生于山坡林下。

5.生于山坡林下岩石或附生树上。

6.于山坡地生或树上半附生。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

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各地有栽培,变型及栽培品处很多。

3.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较多。

4.分布于华东、华南及云南。各地有栽培,变种及栽培品种较多。

5.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各地有栽培。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较多。

6.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建兰品种甚多,其中以花色纯白者为上,称为素心兰。此外,同属植物春兰CymbidiumvirescensLindl.及夏兰C. Pumilum Rolfe的花、根、叶亦同等入药。春兰1茎1花,花期春季;夏兰1茎7-10余花,花期初夏。

化学成分蕙兰花含挥发组分,由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表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epijasmonate)等33个化合物组成。

春兰花含酸性磷酸酶(acidic phosphatase),酯化酶(esterase),天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isoenzymes)。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调气和中;止咳;明目。主胸闷;腹泻;久咳;青盲内障

用法用量内服:泡茶或水炖,3-9g。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素心建兰花除宿气,解郁。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色黑者名墨兰、治青盲最效。

2.《分类草药性》:明目。

3.《泉州本草》;治久嗽。

4.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清肺除热,消痰止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胡桃

    《中药大辞典》:油胡桃药材名称油胡桃拼音Yóu Hú Táo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性味

  • 青竹蛇

    《中药大辞典》:青竹蛇药材名称青竹蛇拼音Qīnɡ Zhú Shé别名竹叶青、青竹丝(《动物学大辞典》)。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蝮蛇科动物竹叶青的全体。原形态全长50~80厘米。头部

  • 虎杖叶

    《中药大辞典》:虎杖叶药材名称虎杖叶拼音Hǔ Zhànɡ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异槲皮甙,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鞣质17%。功能主治①《本草

  • 丝瓜

    《中药大辞典》:丝瓜药材名称丝瓜拼音Sī Guā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本事方》),绵瓜(《续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天罗瓜(《普济方》),鱼螆(《奇效良方》),天吊瓜、纯阳瓜、倒

  • 马扫帚

    药材名称马扫帚拼音Mǎ Sào Zhou别名白花羊牯枣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Vogel)Koehne,以根和全株入药。春至秋采根,趁鲜抽出根部木

  • 紫参

    药材名称紫参拼音Zǐ Shēn英文名Herba Salviae Chinesnsis别名石见穿、石打穿、月下红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Salvia chinensis Benth. 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

  • 铺地黍

    《全国中草药汇编》:铺地黍药材名称铺地黍拼音Pū Dì Shǔ别名硬骨草、田基姜、风台草、竹蒿草头、马鞭节来源禾本科铺地黍Panicum repens 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

  • 桃南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南瓜药材名称桃南瓜拼音Táo Nán Guā别名金瓜、红南瓜、看瓜、吊瓜来源葫芦科南瓜属植物桃南瓜Cucurbita pepo L. var. akoda M

  • 松鼠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鼠药材名称松鼠拼音Sōnɡ Shǔ别名灰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灰鼠Sciurus vulgaris L.,以全体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理气调经。主治肺结核,肋膜炎,月经不调,痔

  • 山乌龟

    药材名称山乌龟拼音Shān Wū Guī别名地乌龟、吊金龟、金线吊乌龟。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广西地不容、桂南地不容、大叶地不容、荷苞地不容、马山地不容、小花地不容和黄叶地不容等的块根。拉丁植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