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凹瓦韦

凹瓦韦

药材名称凹瓦韦

拼音āo Wǎ Wéi

别名瓦韦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棕鳞瓦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Bir[L.excavatus Bory var.scolopendrium(Don)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达50cm。根茎横生,密被淡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覆瓦状排列,先端长渐尖,近全缘。叶近生;叶柄长4.5-6cm,禾秆色;叶片纸质,淡绿色,披针形,长20-40cm,宽约2cm,中部最宽,向上渐变狭,先端渐尖,向下部逐渐变狭并下延于叶柄,两面光滑,背面有少数鳞片;中脉隆起,上表面有1深纵沟。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中脉和叶边之间,较近中脉,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隔丝圆形,孢子椭圆形,表面具云块状纹饰。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山坡针叶林或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甘;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茉莉

    药材名称茉莉拼音Mò Lì别名茉莉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茉莉Jasminum sambac (L.)Aiton,以根及花入药。秋后挖根,切片晒干;夏秋采花,晒干。性味辛、甘,凉。

  • 芡实茎

    《中药大辞典》:芡实茎药材名称芡实茎拼音Qiàn Shí Jīnɡ别名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性味《纲目》:"咸甘

  • 盐匏藤果

    药材名称盐匏藤果拼音Yán Páo Ténɡ Guǒ别名羊奶子果。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

  • 高粱乌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乌米药材名称高粱乌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科轴黑粉属植物高粱黑粉菌Sphacelotheca sorghi (Link) Clint.和长轴高粱黑粉菌S. cruenta (K

  • 虎刺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刺药材名称虎刺拼音Hǔ Cì别名绣花针、伏牛花、千口针、针上叶、老鼠刺、鸟不踏、黄鸡脚来源茜草科虎刺属植物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 毛轴牙蕨

    药材名称毛轴牙蕨拼音Máo Zhóu Yá Jué英文名Pteridrys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叉蕨科植物毛轴牙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rys anstra

  • 黑升麻

    药材名称黑升麻拼音Hēi Shēnɡ M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菊科植物糙叶斑鸠菊的根。秋季采集。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密被柔毛,少分枝,叶互生,有短柄;椭圆状披针形

  • 桃根

    《中药大辞典》:桃根药材名称桃根拼音Táo Gēn别名桃树根(《圣惠方》)。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桃仁"条。性味

  • 穿肠草

    药材名称穿肠草别名川肠草、屎瓜秧、甜瓜秧来源葫芦科穿肠草Cucumis melo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祛火败毒。主治痔疮肿毒,漏疮生管,脏毒滞热,流水刺痒。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

  • 白云瓜

    药材名称白云瓜拼音Bái Yún Guā别名山萝卜出处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云:"白云瓜,味甘甜,无毒。生金沙江边有水处。梗甚硬。绿青淡黑叶。开紫花。根下结瓜,生食令人不饥。"据《滇南本草》整理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