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南蛇藤

南蛇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蛇藤

药材名称南蛇藤

拼音Nán Shé Ténɡ

别名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

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C. articulatus Thunb.],以根、藤、叶入药。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晒干或鲜用。

性味根、藤:辛,温。

果:甘、苦,平。

叶:苦,平。

功能主治根、藤: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

果:安神镇静。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

叶:解毒,散瘀。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根、藤3~5钱;果2~5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南蛇藤

药材名称南蛇藤

拼音Nán Shé Ténɡ

别名金银柳(《盛京通志》),金红树、果山藤(狄尔士《中国植物名录》),药狗旦子(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蔓性落霜红(《中国树木分类学》),过山风、挂廊鞭。香龙草(《中国药植志》),穷搅藤、老石棵子(《东北药植志》),地南蛇、过山龙(《江西中药》),大伦藤、大南蛇、白龙、老龙皮、臭花椒(《湖南药物志》),穿山龙(《泉州本草》),老牛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卫矛科植物南蛇藤藤茎

原形态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单叶互生;近圆形至广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钝锯齿,基部楔形,罕为截形,下面叶脉隆起,有时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腋生短聚伞花序,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直径约5毫米;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毫米,雌花具有5雄蕊,花药2室,纵裂,花丝圆柱形,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短,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毫米。种子卵形至椭圆形。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的灌木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约达42~58%。

药理作用从滇南蛇藤种子中提出一种粗油,对大鼠有镇静及安定作用。用逆流分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后,得到Mal-Ⅲ,仍具有安定作用,但200毫克/公斤使猫流涎、腹泻、震颤;再进一步提纯后得Mal-ⅢA,对猫仍有安定作用,而无副作用;如于沸水浴中加热4小时后,安定作用消失。将Mal-ⅢA混悬于吐温80后,注射于狗、猫、猴,小鼠、大鼠腹腔,均有明显的安定作用,并能增强环己***的作用,对小鼠具有降温效力。本剂小剂量(70毫克/公斤)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对大鼠的致死作用,但加大剂量则增强其毒性。Mal-ⅢA尚能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对麻醉猫,并有降压作用,对大鼠有中等度利尿作用,对离体肠管有拮抗致痉剂作用。滇南蛇藤种子的油亦具有解痉性质(对大鼠子宫等),并使血管收缩,但无抗菌活性;种子中提出的苦味树脂,有降压作用,小量使蛙心率减慢,大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

性味《常用中草药配方》:"微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脉。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小儿惊风,痧症,痢疾。

①《湖南药物志》:"治小儿惊风,痢疾,筋骨痛,痔疾,肠风。"

②《常用中草药配方》:"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头晕痛,牙痛,呕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风湿性筋骨痛、腰痛、关节痛:南蛇藤,凌霄花各四两,八角枫根二两。白酒半斤,浸七天。每日临睡前服半两。(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筋骨痛:南蛇藤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③治小儿惊风:南蛇藤三钱,大青根一钱半。水煎服。

④治一切痧症:南蛇藤五钱。水煎兑酒服。

⑤治痢疾:南蛇藤五钱。水煎服。

⑥治肠风、痔漏,脱肛:南蛇藤、槐米,煮猪大肠食。(②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⑦治经闭:南蛇藤五钱,当归一两,佩兰三钱,金樱子根五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⑧治牙痛:南蛇藤六钱,摇肖竹四钱。煮蛋吃。(《常用中草药配方》)

临床应用将南蛇藤制成1:1蒸溜液,代替75%酒精用作注射或新针时的皮肤消毒剂,经5万余人次的应用,无1例发生感染。

备注本植物的根(南蛇藤根)、叶(南蛇藤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果实在东北及山东部分地区作合欢花使用。

同属植物霜红藤的藤茎在江西部分地区亦称南蛇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蛇藤

药材名称南蛇藤

拼音Nán Shé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Oriental Bittersweet

别名过山枫、挂廓鞭、香龙草、过山龙、大南蛇、老龙皮穿山龙、老牛筋、黄果藤。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C.articulatus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南蛇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3-8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揭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0cm,宽3-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偶为截形,边缘具钝锯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5-7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5,卵形;花瓣5,卵状长椭圆形,长4-5mm;雌花具有5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3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7-8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沟及山沟及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约达42-58%。

药理作用从滇南蛇藤(Celastruspanilatus)种子中提出一种粗油,对大鼠有镇静及安定作用。用逆流分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后,得到MaⅠ-Ⅲ,仍具有安定作用,但200mg/kg使猫流涎、腹泻、震颤;,再进一步提纯后得MalnIA,对猫仍有安定作用,而无副作用;如于沸水浴中加热4小时后,安定作用消失。将MaⅠ-ⅢA 混悬于吐温80后。注射于狗、猫、猴、小鼠、大鼠腹腔,均有明显的安定作用,并能增强环己***的作用,对小鼠具有降温效力。本剂小剂量(70mg/kg)能对抗五甲烯四氮唑对大鼠的致死作用,但加大剂量则增强其毒性。MaⅠ-ⅢA尚能减少动物自发活动,对麻醉猫,并有降压作用;对大鼠有中等度利尿作用,对离体肠管有措抗致痉剂作用。滇南蛇藤种子的油亦具有解痉性质(对大鼠子宫等),并使血管收缩,但无抗菌活性;种子中提出的苦味树脂,有降压作用,小量使蛙心率减慢,大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主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瘫痪;头痛;牙痛;疝气;痛经;闭经;小儿惊风;跌打扭伤;痢疾;痧症;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0g;或浸酒。

注意孕女慎服。

各家论述1.《湖南药物志》:治小儿惊风,痢疾,筋骨痛,痔疾,肠风。

2.《常用中草药配方》: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头晕痛,牙痛,呕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经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通泉草

    药材名称通泉草拼音Tōnɡ Quán Cǎo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

  • 栗叶

    《中药大辞典》:栗叶药材名称栗叶拼音Lì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②《现代实用中药

  • 山刺梨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刺梨药材名称山刺梨拼音Shān Cì Lí别名刺梨根、绢毛蔷薇来源蔷薇科山刺梨Rosa sericea Lindl.,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

  • 蝼蛄

    《全国中草药汇编》:蝼蛄药材名称蝼蛄拼音Lóu Gū别名拉拉蛄、土狗来源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rois或大蝼蛄G. unisp

  • 鸬鹚肉

    《中药大辞典》:鸬鹚肉药材名称鸬鹚肉拼音Lú Cí Ròu别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雷公炮炙论

  • 山里红

    药材名称山里红拼音Shān Lǐ Hónɡ别名野山查(《西藏常用中草药》),扎巴兴罗玛涅买(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川梨的果实。9~10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川梨

  • 金草

    药材名称金草拼音Jīn Cǎo别名糖果草、白莲花、竹叶草、牛脷草来源药材基源:茜草科植物金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acutangula Champ.ex Benth.[Olde

  • 火油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火油草药材名称火油草别名走马风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千头艾纳香Blumea lanceolaria (Roxb.) Druce,以叶入药。全年可采,多为鲜用。性味辛,平。功能主治祛风

  • 麦门冬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药材名称麦门冬拼音Mài Mén Dōnɡ别名麦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

  • 刺茶美登木

    药材名称刺茶美登木拼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别名皮胡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广西刺茶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