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卷毛婆婆纳

卷毛婆婆纳

《全国中草药汇编》:卷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卷毛婆婆纳

别名邓木扯[藏名]

来源玄参卷毛婆婆纳Veronica teucrium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四川、新疆北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疼痛,流感,尿道炎。

用法用量配方用,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卷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卷毛婆婆纳

拼音Juǎn Máo Pó Pó Nà

英文名all-grass of Floccosous Speed-well.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卷毛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onice teucrium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卷毛婆婆纳 多年生草本,高10-70cm。茎单生或多枝丛生,直立或上升,密被短而向上的卷毛。叶对生;无柄或下部叶具极短柄;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5-4cm,宽0.2-2cm,边缘具深钝齿,疏被短毛。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部叶腋,2-4支,果期伸长达12cm,花序轴及花梗被卷毛;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果期延长达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钝,长约5mm,具短睫毛;花冠鲜蓝色、粉色或白色,长6-7mm,裂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端钝。蒴果倒心状卵形,稍扁,长4-6mm,无毛,花柱长5-6mm,弯曲。种子卵圆形,多数。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新疆、四川

化学成分全草含4-甲氧基高山黄芩素-7-O-D-葡萄糖甙(4-methoxyscutellarein-7-O-D-glucoside),6-羟基木犀草素O-D-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glucoside),6-羟基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i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ynaroside)[1]。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尿通淋。主外感风热;风湿热痹;湿热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疼痛、流感、尿道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细辛

    《中国药典》:细辛药材名称细辛拼音Xì Xīn英文名HERBA ASARI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mands

  • 麋角

    《中药大辞典》:麋角药材名称麋角拼音Mí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化老角。炮制孟诜:"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性味甘,温。①《别录》:&qu

  • 旱莲花

    《中药大辞典》:旱莲花药材名称旱莲花拼音Hàn Lián Huā别名金莲花(《广西中草药》)。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旱金莲科植物旱金莲的全草。秋、冬采全草。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攀

  • 地椒

    《中药大辞典》:地椒药材名称地椒拼音Dì Jiāo别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学大辞典》),山椒(《中国药植图鉴》),山胡椒(《辽宁经济植物志》)。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唇形科

  • 鹰头

    《中药大辞典》:鹰头药材名称鹰头拼音Yīnɡ Tóu别名车风(《余居士选奇方》)。出处《药性论》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头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治痔瘘,头目

  • 瓜子莲

    药材名称瓜子莲别名云南猪屎豆来源豆科瓜子莲Crotalar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根:主治跌打损伤。叶:治疮毒

  • 野鸦椿叶

    药材名称野鸦椿叶拼音Yě Yā Chū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Thunb.) Dippel 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scaphis jap

  • 双股箭

    《中药大辞典》:双股箭药材名称双股箭拼音Shuānɡ Gǔ Jiàn别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心叶兔耳风的根。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

  • 鹤肉

    《中药大辞典》:鹤肉药材名称鹤肉拼音Hè Ròu出处《医学入门》来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肉。原形态丹顶鹤,又名:鹤(《诗经》),白鹤(《嘉佑本草》),仙鹤(《日用本草》),仙禽、胎禽

  • 水仙花

    《中药大辞典》:水仙花药材名称水仙花拼音Shuǐ Xiān Huā别名金盏银台(《洛阳花木记》),俪兰(《三余帖》),女史花、姚女儿(《内观日疏》)。出处《本草会编》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原形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