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古羊藤

古羊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羊藤

药材名称古羊藤

拼音Gǔ Yánɡ Ténɡ

别名苦羊藤、南苦参

来源为萝藤科马连鞍属植物马连鞍Streptoculon griffithii Hook. f.以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淤止痛。用于感冒发烧,肠炎,痢疾,胃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2钱。

注意本品叶和种子有毒,据广西上思、东兴地区反映,误食叶可引起头晕,腹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古羊藤

药材名称古羊藤

拼音Gǔ Yánɡ Ténɡ

别名老鸦咀、毛青才(《南宁市药物志》),南苦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有毛老鸦嘴(《广西中草药》)。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来源萝藦科植物马连鞍。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灌木状藤本,有乳汁。茎紫褐色,被锈色柔毛。叶对生,矩圆形至倒卵形,长8~14厘米,宽5~7厘米。基部近心状耳形,两面被锈色柔毛,厚纸质,背面叶脉凸出;叶柄长7毫米。聚伞花序腋生,分叉状,花柄长约4毫米,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有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长约4毫米,外面绿色,内面紫色;副花冠线状,长约3毫米,与花丝基部合生;雄蕊5;子房2室,花柱短,柱头盘状,紫色。蓇葖二歧,广展,深褐色,有黄棕色短柔毛;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有白色种毛。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多生于山谷疏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根呈圆柱形,弯曲,表面暗棕色,有小瘤状突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断面不平,横切面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纤细,导管显着,呈小孔状。

性味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苦微甘,性凉。"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疟疾,感冒,胃痛,淋浊。

①《广西药植图志》:"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红白痢症,外感痧气,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热病,疟疾,淋浊,癍痧。"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烧,跌打瘀积肿痛,腰腿酸痛,慢性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0.5~1钱)。外用: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用。"

复方①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外感寒热:古羊藤根,晒干研末。每服五分至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②治红白痢症:古羊藤根一两。煎汤冲蜜糖五钱,一天二次分服。

③治毒蛇咬伤:古羊藤生叶二两。捣烂,冲酒二两,绞取酒一两,内服。渣涂敷伤口四周。(①方以下出《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溃疡病:古羊藤、山暗册,等量。晒干研粉。每次一克,一日三至四次,内服,疗程一个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古羊藤

药材名称古羊藤

拼音Gǔ Yánɡ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Griffith Streptocaulon

别名老鸦嘴、毛青才、南苦参、奶藤、马达、红马连鞍、虎阴藤、有毛老鸦嘴鱼藤苦参、小暗消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图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马连鞍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 F.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木质藤本。具乳汁,茎褐色,有皮孔,老枝被毛渐脱落;枝条叶、花梗、果实均密被棕黄色绒毛。根圆柱状,弯曲,根皮暗棕色,有瘤状突起和给皱纹。叶对生,厚纸质;叶柄长3-7mm;叶征倒卵形至阔椭圆形,长7-15xm,宽3-7cm,中部以上较宽,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浅心形,干后灰褐色;侧脉羽状平行。聚伞花序腋生,三歧,阔圆锥状;花序梗和花梗有许我苞片和小苞片;外面密被绒毛;花小,花冠外面黄绿色,内面黄红色,辐状,花冠裂片向历覆盖;副花冠裂片丝状;花粉器内藏有许多四合花粉;子房被柔毛,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蓇葖果又生,张开成直线,圆柱状,长7-12cm,直径5-7mm;种子先端具长达3cm的白色或淡黄色绢质种毛。花期6-10月果期8至翌年3月。0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山谷疏林中或路旁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圆柱形,略弯,上部稍粗,下部渐细,商品多已绿成扁椭圆形片状,直径0.5-2cm,厚2-5mm;较细的根切成长 短不一的段。外皮棕色至暗棕色,有小瘤状凸起和不规则的纵皱纹。制裁硬,不易折断,断面浃整,皮部类白色,稍带粉性,可与木部肃离,木部微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导管显着,小孔状。气微,味苦。

性味苦微甘;凉

归经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胃痛;腹痛;跌打瘀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1.5-3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忌用。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图志》:治急慢性肠炎,心胃气痛,红白痢症,外感痧气,蛇伤。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热病,疟疾,淋浊,癍痧。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烧,跌打瘀积肿痛,腰腿酸痛,慢性肾炎。

临床应用《南方主要确·毒植物》:古羊藤,有毒部位:叶和种子。误食它的叶、子引起头晕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奶浆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奶浆果药材名称奶浆果拼音Nǎi Jiānɡ Guǒ别名异叶榕、大山枇杷、牛奶子、大斑鸠食子来源桑科奶浆果Ficus heteromorpha Hemsl.,以果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

  • 鸡爪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爪草药材名称鸡爪草拼音Jī Zhuǎ Cǎo来源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云南金莲花Trollius yunnanensis (Franch.)Ulbr.的全草。秋季采集,晒干。性味甘、

  • 尖叶铁扫帚

    药材名称尖叶铁扫帚别名夜关门、扁座、野鸡花、化食草、鱼吊草、关门草来源豆科尖叶铁扫帚Lespedeza hedysaroides (Pall.) Kitag.,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湖南。性味苦、涩,微

  • 风寒草

    药材名称风寒草拼音Fēnɡ Hán Cǎo别名临时救、过路黄、小过路黄、胡氏排草、对生黄花叶、小风寒、红头绳、黄花珠、九莲灯、大疮药、爬地黄黄出处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临时救",云:"&he

  • 楤木根

    药材名称楤木根拼音Sǒnɡ Mù Gēn别名楤根(《本草拾遗》),刺老包根(《草木便方》),山通花根(《四川中药志》),箭当树根(《江西草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

  • 牛耳枫枝叶

    《中药大辞典》:牛耳枫枝叶药材名称牛耳枫枝叶拼音Niú ěr Fēnɡ Zhī Yè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枝叶,秋后采。性味《陆川本草》:"甘,温,有微

  • 叉枝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叉枝藻药材名称叉枝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为琼胶的辅助原料,并用作缓泻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果排草

    药材名称小果排草拼音Xiǎo Guǒ Pái Cǎo别名合血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小果香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mi-crocarpa C.Y.Wu采收和储藏:夏、

  • 石风车子叶

    药材名称石风车子叶拼音Shí Fēnɡ Chē Zi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石风车子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etum wallichii DC.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原

  • 铁色箭

    药材名称铁色箭拼音Tiě Sè Jiàn别名岩大蒜、黄龙爪、独脚蒜头、大一枝箭、天蒜、独蒜、老鸦蒜、龙爪花、金灯花、螃蟹花出处《纲目》在石蒜条云:“一种叶如大韭,四五月抽茎,开花如小管花黄白色者,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