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四楞蒿

四楞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楞蒿

药材名称四楞蒿

别名大香芝麻棵、土藿香理肺散、疳积散、香紫苏

来源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鼠尾香薷Elsholtzia myosurus Dunn,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止咳,解表。用于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小儿疳积;外用治骨髓炎。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研粉,混匀温开水调包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四楞蒿

药材名称四楞蒿

拼音Sì Lénɡ Hāo

别名紫苏、大香芝麻棵、土藿香、疳积散、野苏、理肺散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香薷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 myosurus Dunn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鼠尾香薷,半灌木,高0.8-1.5m。全株芳香。权四棱形,密被星芒状微柔毛。叶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5-10cm,宽1-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具细锯齿,上面被微柔毛、腺毛及毡状毛,下面密被星芒状绒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状花序,长4-13cm,顶生及腋生,花梗入序轴密被星芒状微柔毛;苞片钻形,长约1mm;花萼钏形,长约2mm,外面密被星芒状绒毛,萼齿5,长约0.5mm;花冠白或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缺刻,侧裂片半圆形,全缘;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无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长于雄蕊,柱头2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5mm,黄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3000m的山坡、荒地或沟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状怀状鉴别,茎呈方柱形,长80-150cm,表面有纵槽,密被星芒状柔毛。叶多卷曲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5-10cm,宽1-2.5cm,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均有绒毛;近无柄。可见顶生假穗状花序,花黄白色。气芳香,味辛、凉。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咳。主风寒感冒;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尖尾风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药材名称尖尾风拼音Jiān Wěi Fēnɡ别名尖尾峰、起疯晒(《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晒、赶风帅(《本草求原》),赤药子(《植物名实图考》),赶风柴(《岭南采药录》),大风药(

  • 千金子霜

    药材名称千金子霜拼音Qiān Jīn Zi Shuānɡ英文名SEMEN EUPHORBIAE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千金子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微显油性。味辛辣。鉴

  • 披散糖荠

    药材名称披散糖荠别名冈托巴[西藏]来源十字花科糖荠属植物披散糖荠Erysimum diffusum Ehrh.,以种子入药。功能主治润肺止咳,强心,解毒。用于肺结核咳嗽,心力衰竭,肉类中毒。用法用量3

  • 榉树叶

    《中药大辞典》:榉树叶药材名称榉树叶拼音Jǔ Shù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叶。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②婉可成《食

  • 宽叶紫萁

    药材名称宽叶紫萁拼音Kuān Yè Zǐ Qí英文名Javanese Flowering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蕨科植物宽叶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

  • 一点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点血药材名称一点血拼音Yì Diǎn Xuè来源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Begonia wilsonii Gagnep.,以根茎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

  • 醉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鱼草药材名称醉鱼草拼音Zuì Yú Cǎo别名闹鱼草、鱼尾草、痒见消、铁线尾来源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以

  • 钝叶草

    药材名称钝叶草拼音Dùn Yè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Helfer Stenotaphrum别名薏米草、鸭口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钝叶草的全草。拉

  • 铁藤根

    《中药大辞典》:铁藤根药材名称铁藤根拼音Tiě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15米。幼枝有平贴亮棕色短柔毛,后

  • 翅果藤

    药材名称翅果藤别名多翅果、野甘草、逗屁股果、奶浆果、大对节生来源萝藦科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am (Wight) K. Schu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