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堆莴苣

堆莴苣

药材名称堆莴苣

拼音Duī Wō Jù

别名铁麻、江维草、山活血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堆莴苣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sororia Miq.[Mycelis sororia (Miq.) Nakai;Lactuca diuersifolia Va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堆莴苣 多年生草本,高150cm。茎无毛,上部呈开展或狭窄的圆锥状分枝。叶互生;下部叶早落,叶柄有翅,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顶裂片三角状戟形或宽卵形,侧裂片通常2对;茎中上部叶不分裂,叶柄较宽,叶片三角状戟形,卵形或长椭圆形;全部叶基部一扩大成耳状、心形或时节形抱茎,边缘有短芒状齿,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头状花序多数,含8-12个小花,在茎顶排成开展或狭窄圆锥花序;舌状花紫蓝色。瘦果长椭圆形,黑色,几不压扁,无边缘,有比值肋14条,近无喙,但上部渐窄,冠毛短,白色,全部同形。花果期4-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疮疖肿毒;蝮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药大辞典》:酱药材名称酱拼音Jiànɡ出处《别录》来源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化学成分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克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㈠豆瓣酱水分39

  • 野***

    药材名称野***拼音Yě Yīnɡ Sù Ké别名野大烟、山米壳、山大烟来源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以果壳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性味

  • 大田基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田基黄药材名称大田基黄拼音Dà Tián Jī Huánɡ别名星宿菜、赤脚草、红根草、红根子、红脚菜、红梗草、黄脚鸡、黄鳝草、矮桃草、散血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红根排草Lys

  • 石鳖

    药材名称石鳖拼音Shí Biē出处《纲目》来源为石鳖科动物石鳖的化石。性味甘,凉,无毒。功能主治治淋疾血病,磨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飞龙掌血叶

    《中药大辞典》:飞龙掌血叶药材名称飞龙掌血叶拼音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出处《贵州民药物》来源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

  • 昂天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昂天莲药材名称昂天莲别名仰天盅、水麻、假芙蓉来源梧桐科昂天莲Abroma angusta (L.) L. f.,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

  • 乌贼鱼腹中墨

    《中药大辞典》:乌贼鱼腹中墨药材名称乌贼鱼腹中墨拼音Wū Zéi Yú Fù Zhōnɡ Mò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等墨囊中的墨液。原

  • 星状风毛菊

    药材名称星状风毛菊拼音Xīnɡ Zhuànɡ Fēnɡ Máo Jú别名伏地风毛菊来源菊科星状风毛菊Saussurea stell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

  • 金挖耳根

    《中药大辞典》:金挖耳根药材名称金挖耳根拼音Jīn Wā ěr Gēn别名野烟头(《重庆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菊科植物金挖耳的根及茎基部。秋季采收。性味《重庆草药》:"微苦辛,性平

  • 鲂鱼

    《中药大辞典》:鲂鱼药材名称鲂鱼拼音Fánɡ Yú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三角鲂的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