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尾摇

大尾摇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尾摇

药材名称大尾摇

拼音Dà Wěi Yáo

别名象鼻草、全虫草、狗尾虫、天芥菜

来源紫草科天芥菜属植物大尾摇Heliotropium indic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肺炎,肺脓肿,脓胸,腹泻,痢疾,睾丸炎,白喉,口腔糜烂,痈疖。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漱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尾摇

药材名称大尾摇

拼音Dà Wěi Yáo

别名鱿鱼草、斑草(《福建民间草药》),猫尾草(《南宁市药物志》),象鼻癀(《闽南民间草药》),象鼻草、墨鱼须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紫草科植物大尾摇全草。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50厘米,被粗毛。叶对生或互生,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8厘米,稍有毛,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下延至叶柄上。穗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3~10厘米,弯曲,花全部生于总轴的一面,最下部的先开放;萼绿色,5裂;花冠浅蓝色或近白色,管状,喉部秃裸,裂片5,扩展,花冠长约5毫米,直径3~3.5毫米;雄蕊5,内藏;花柱顶生,顶端有一扁圆锥状的盘。果长4~5毫米,由2个卵形小坚果组成。花期夏月。

生境分部生于旷地、河边及溪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凉。"

③《闽南民间草药》:"苦,平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肺炎,脓胸,咽痛,咳嗽,膀胱结石,小儿急惊,口糜,痈肿。

①《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痈解毒。治发热结斑,肺炎,脓胸。"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解毒散积,内服治膀胱结石;枝叶配石灰煎水熏洗治蛇头疮。"

③《闽南民间草药》:"治咽喉痛,咳嗽,疮肿初起,口腔糜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绞汁蜜调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汁含漱。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癍痧腹痛:大尾摇鲜全草一至二两。煎汤服。

②治肺炎,肺脓疡,脓胸:大尾摇鲜全草二两。煎汤调蜜服;或鲜全草二至四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③治睾丸肿痛:大尾摇鲜根二两。水煎服。

④治小儿急惊风:大尾摇干根四钱,干黄胆草三钱,加食盐少许,水炖服。

⑤治口腔糜烂:大尾摇鲜叶捣烂绞汁含漱,日四至六次。

⑥治痈疖:大尾摇鲜根二两,食盐少许,水煎服;另取鲜叶以冷饭捣烂敷。(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痈疖:取干品60克切碎,加水lOOO毫升,缓火煎至500毫升。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小儿酌减。治疗213例,服药1~3天痊愈者37例,4~5天者96例,6~10天者52例,10天以上者28例。初步观察,对痈疖初期、化脓期、组织坏死期均有效,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尾摇

药材名称大尾摇

拼音Dà Wěi Yáo

英文名Herb of Indian Heliotrope

别名鱿鱼草、斑草、猫尾草、象鼻癀、象鼻草,墨鱼须草、大狗尾、象鼻花、天芥菜、狗尾虫、四角苏、勾头蛇、臭柠檬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大尾摇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otropiu mindicum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60cm。根圆柱形,于时黄褐色。茎直立,粗壮,多分枝,被糙伏毛。叶互生,稀近对生;叶柄长2-5cm;叶片卵形椭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形,下延至叶柄,边缘稍有锯齿或略呈波状,两面疏生短糙毛。蝎尾状聚伞花序,长5-20cm,细长弯曲,单一,不分枝,顶生或与叶对生,无苞片;花小密集,呈2列排列于花序轴的一侧;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被糙伏毛;花冠浅蓝色或蓝紫色,稀白色,高脚碟状,长3-5mm,先端5浅裂,裂片近圆形,扩展,喉部光滑,无附属物;雄蕊5,内藏,着生于花冠简基部;子房小,花柱与柱头极短,柱头阔圆锥体形,先端平截。核果卵形,长4-5mm,有纵肋,2深裂,每裂瓣分成2枚各具单颗种子的分核。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丘陵山坡旷野、田边、路旁荒草地或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大尾摇含生物碱:大尾摇碱(indicine),乙酰大尾摇碱(acetyl indicine),大尾摇宁碱(indicinine),N-氧化大尾摇碱(indicine N-ocide),剌凌德草碱(echinatine),仰卧天芥菜碱(supinine),欧天芥菜碱(heleurine),天芥菜碱(heliotrine),毛果天芥菜碱(lasiocarpine),N-氧化毛果天芥菜碱(lasiocarpine N-ox-ide)。种子油三酰甘油及氰类脂(cyanolipid)中均含C16、C18脂肪酸,氰类脂中C16、C18脂肪酸与会,3-二羟***形成酯。

药理作用根的水提取液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可降低血压并兴奋呼吸,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则均无作用。水提取液对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可升高其张力;醇提取液则均为抑制。对蟾蜍腹直肌二者均无影响,对离体大鼠子宫则二者均有显着兴奋作用。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均有催产素样作用。叶的提取物对小鼠的Schwartz白血病(腹水型),具有抗肿瘤作用(延长寿命)。

毒性水提取液对小鼠有轻微毒性,醇提取液则无明显毒性(每鼠腹腔注射1:1浓度0.8ml不引起死亡)。

性味苦;平

归经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解毒。主肺炎;脓胸;咽痛;口腔糜烂;膀胱结石;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者50-100g;或绞汁密调眼。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含嗽。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痈解毒。治发热结斑,肺炎,脓胸。2.《南宁市药物志》:消肿解毒散积,内服治膀胱结石;枝叶配石灰煎水熏洗治蛇头疮。3.《闽南民间草药>:治咽喉痛,咳嗽,疮肿初起,口腔糜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勃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勃药材名称马勃拼音Mǎ Bó别名灰包、马粪包来源为灰包科脱皮马勃属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马勃属植物大马勃Calvatia gigan

  • 滇竹根七

    药材名称滇竹根七别名格脉黄精、竹根七、金不换来源百合科滇竹根七Polygonatum tessellatum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舒筋络,祛风湿,

  • 皋芦

    《中药大辞典》:皋芦药材名称皋芦拼音Gāo Lú别名过罗、拘罗、物罗(《南越志》),瓜芦(陶弘景),苦艼(《南越笔记》)。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山茶科植物皋芦的叶。原形态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

  • 滇瓦花

    药材名称滇瓦花别名瓦松、石花、指甲菜、指甲草来源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滇瓦花Sedum multicaule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辛,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口腔炎,角膜云翳,

  • 黄毛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毛耳草药材名称黄毛耳草拼音Huánɡ Máo ěr Cǎo别名拖地莲、铺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

  • 辽东栎皮

    药材名称辽东栎皮拼音Liáo Dōnɡ Lì Pí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辽东栎的根皮和树皮。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收敛,止泻。治久痢,水泻,恶疮,痈肿。复方

  • 密脉鹅掌柴

    药材名称密脉鹅掌柴拼音Mì Mài é Zhǎnɡ Chái别名七叶莲、五加风、木克买、五加皮、龙爪树、汉桃叶、万年青、五爪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密脉鹅掌柴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ff

  • 药材名称茶拼音Chá别名茶叶来源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O Ktunze [Thea sinensis L.],以叶、子、根入药。叶春夏秋均可采集,焙制。根全年

  • 水龙

    药材名称水龙拼音Shuǐ Lónɡ别名过塘蛇、过江龙、过沟龙、过江藤来源为柳叶菜科水龙属植物水龙Jussiaea reppen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性味淡,凉。功能主

  • 瑞香花

    《中药大辞典》:瑞香花药材名称瑞香花拼音Ruì Xiānɡ Huā别名麝囊(《群芳谱》),蓬莱花(《花镜》),雪花、夺香花(《广东新语》),野梦花、山梦花(《贵州草药》),雪地开花、红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