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酸浆草

大酸浆草

药材名称大酸浆草

拼音Dà Suān Jiānɡ Cǎo

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戟叶酸模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hastatus D. Don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根或全草,洗净,晾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50cm。根茎木质,褐色;茎直立,分枝多,纤细,有沟纹和***。叶片3深裂,裂片线形,中裂片长线形或近线状披针形,长1.5-3.5cm,两侧耳状裂片外展或向上弯,裂片长0.5-1.5cm,叶基戟形,全缘,无毛,有***;叶柄长于叶片;托叶鞘膜质,撕裂,褐色。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长,有***;雌雄异株,苞片膜质,撕裂状;花梗伸出苞外;花被6片,红色;雌花外轮花被片3,反折,内轮花被片3,直立,有网纹;花柱3枚,柱头画笔状。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500-2000m的河谷灌丛、山坡岩石上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根细长圆柱形,弯曲,偶有分枝;长达30cm,直径0.5-1.5cm;断面木质性,棕黄色,味苦。茎多分枝,节部微膨大;表面有纵纹。叶柄纤细,叶片戟状分叉,狭窄,长2-5cm,宽1-5mm。总状花序密集,小花黄色至淡红色。翅果,三棱形。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戟叶酸模根及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十八烷醇(stearyl alcohol),槲皮素-3-吡喃半乳糖甙(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e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8-羟基-3-甲基蒽醌-1-O-(4-O-β-D-吡喃半乳糖基)-α-L-吡喃鼠李糖甙[8-hydroxy-3-methyl anthraquinone-1-O-(4-O-β-D-galactopyransyl)-α-L-rhammopyranoside]。

性味酸;涩;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咳喘;跌打损伤;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团花龙船花

    药材名称团花龙船花拼音Tuán Huā Lónɡ Chuán Huā英文名Headed ixor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团花龙船花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岩青菜

    药材名称岩青菜拼音Yán Qīnɡ Cài别名雅头还羊、丫头还阳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鄂西粗筒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iggsia speciosa (Hemsl.) Craib.采

  • 粗糙凤尾蕨

    药材名称粗糙凤尾蕨拼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云南]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微

  • 马铃薯

    药材名称马铃薯拼音Mǎ Línɡ Shǔ别名阳芋、山药蛋、洋番薯、土豆、洋芋、山洋芋、地蛋、洋山芋、荷兰薯、薯仔、茨仔出处马铃薯,原名阳芋,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黔滇有之。绿茎青叶,叶大小、疏

  • 石斛露

    药材名称石斛露拼音Shí Hú Lù出处《中国医学大辞典》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银石斛等鲜茎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淡咸,寒。"功能主治《中国

  • 九龙根

    《中药大辞典》:九龙根药材名称九龙根拼音Jiǔ Lónɡ Gēn别名龙须藤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九龙藤根(《广西中草药》)。出处《炉川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根。秋后采收。性味甘苦

  • 地黄叶

    药材名称地黄叶拼音Dì Huánɡ Yè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片。功能主治治恶疮,手、足癣。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或揉搓。复方治恶疮似颊者:地黄叶捣烂日涂

  • 硬皮马勃

    药材名称硬皮马勃拼音Yìnɡ Pí Mǎ Bó来源药材基源:为硬皮马勃科真菌大孢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多根硬皮马勃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bovistaFr

  • 西藏花椒种子

    药材名称西藏花椒种子拼音Xī Zànɡ Huā Jiāo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axylum tibetanum Huang采收和储藏

  • 野鸦椿花

    《中药大辞典》:野鸦椿花药材名称野鸦椿花拼音Yě Yā Chūn Huā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鸦椿子"条。性味甘,平,无毒。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