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山小橘

山小橘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小橘

药材名称山小橘

拼音Shān Xiǎo Jú

别名山柑橘、野沙柑、酒饼木[广东]

来源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山小橘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以根、叶果实入药。夏季采叶,鲜用或阴干。根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深秋摘果,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约4米。幼枝及芽被锈色毛。叶互生,有柄;单叶及羽状复叶杂见,小叶3,少为2,对生或互生,小叶片窄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急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透明腺点。夏、秋开白色小花,组成腋生小形密花圆锥花序,花序轴薄被锈色小毛,花近无梗,花5数,萼极小,长不及1毫米,花瓣卵状矩圆形,长约3毫米,雄蕊10个,花盘肥厚。小浆果肉质,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径约7毫米,淡红色或较深,略通明。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丘陵及村边。分布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备注同属植物酒饼叶Glycosmis pentaphylla的花蕾和嫩叶含山小橘甙(glycosmin,C22H26O10),水解生成水杨醇(salicylalcohol),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及一分子葡萄糖。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小橘

药材名称山小橘

拼音Shān Xiǎo Jú

别名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广西药植名录》),山油甘、山橘(《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芸香科植物山小橘。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3米左右。嫩枝和芽常被褐锈色绒毛。叶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羽状复叶具2~3片小叶;小叶长圆形,长6~18厘米,宽2.5~5厘米,有透明油点,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褐锈色短柔毛;花白色或淡黄色;萼5,长不及1毫米;花瓣5,长约3毫米;雄蕊10,等长,着生于花盘周围;子房有腺状小窝点。浆果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橙红色,半透明。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氨基酸。

性味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根:辛,温;叶:微甘,温。"

②《广西中草药》:"微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消积,散瘀。治感冒咳嗽,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瘀肿,冻疮。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

③《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煎水洗;鲜叶捣敷。

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治跌打肿痛:山小橘鲜叶,捣烂酒调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小橘

药材名称山小橘

拼音Shān Xiǎo Jú

英文名Root of Citrusleaf Glycosmis

别名野沙柑、饭汤木、酒饼木、山油甘、山橘

出处出自《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小橘的根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Limonia citrifolia Willd.;G.parviflora (Sims)Little]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

原形态山小橘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嫩枝常被褐锈色绒毛且呈压扁状。叶互生,有单叶和羽状复叶两种;单叶生于短柄上;奇数现状复叶具小叶3-5;小叶柄长1-4mm;小叶片纸质,长圆形,长6-18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而钝头,基部狭楔形,缘或为不规则的微波状,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具透明腺点,干后两面苍暗。圆锥花序胞生,稀顶生,长2-6cm,花序轴初时被褐色短柔毛;萼5裂,广卵形,外被毛;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椭圆形,长约3-4mm,光滑;雄蕊10,等长,药隔无腺体,但在先端为延长的凸尖;于房上位,扁圆形,花柱短,有细小腺点。浆果近球形,直径1-1.5cm,淡红色或朱红色,熟时半透明,味甜可食。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丘陵的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cm,宽3-6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微有光泽,下面浅黄绿色。叶脉稍隆起,两面有透明腺点;叶柄短。气微香,味苦、辛。

化学成分根和茎皮含山小橘碱(Glycofoline)。

性味苦;平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消积;散瘀消肿。主感冒咳嗽;食滞纳呆;食积腹痛;疝气痛;跌打肿痛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注意《广西中草药》: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血,散血,行气,消积。2.《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发表,行气止咳。治感冒咳嗽,小肠疝气痛,冻疮。3.《广西中草药》:祛痰,散瘀,消积。治食积腹痛,跌打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老虎

    药材名称石老虎别名石参、岩五加、石丁香来源茜草科石老虎Hymenopogon parasiticus Wall. var. longiflorus How,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

  • 接骨草

    《中药大辞典》:接骨草药材名称接骨草拼音Jiē Gǔ Cǎo别名红母鸡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母鸡、壮阳草(《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豆科植物舞草的枝叶。全年可采。原形态舞草(

  • 唢呐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唢呐花药材名称唢呐花拼音Suǒ Nà Huā别名炮胀花、炮胀筒、金鸡豇豆、两头毛、麻叶子、羊胡子草、羊奶子、燕山红、岩喇叭花来源紫葳科角蒿属植物毛子草Incarville

  • 油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头草药材名称油头草别名大鱼眼草、无喙齿冠草来源菊科油头草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微辛,凉。功能

  • 大叶铁包金

    药材名称大叶铁包金别名马梢蛇藤、勾儿茶、紫罗花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牛鼻拳Berchemia giraldiana Schneid.,以根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备用。性味微涩,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咳

  • 羊脬

    《中药大辞典》:羊脬药材名称羊脬拼音Yánɡ Pāo别名羊胞(《千金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膀胱。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性味《随息居饮食谱》:

  • 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木药材名称杉木拼音Shā Mù别名杉、杉树、正杉、刺杉、天蜈蚣、千把刀来源为杉科杉属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以

  • 蛇头草

    药材名称蛇头草别名华东蒟蒻来源天南星科蛇头草Amorphophallus sinensis Belval,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消肿散结,解毒,止痛,化痰。主治痈疖肿毒,

  • 刺莓果

    药材名称刺莓果拼音Cì Méi Guǒ别名蔷薇果(东北)出处《黑龙江中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实。果实在将成熟时摘下,立刻晒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鲜果实切成两半,除去果核,

  • 莱菔

    《中药大辞典》:莱菔药材名称莱菔拼音Lái Fú别名荚、芦萉(《尔雅》),芦菔、荠根(《说文》),罗服(《潜夫论》),萝瓝(《汉书》晋灼注),雹葖(《经典释文》),紫菘(《唐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