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山高粱

山高粱

药材名称山高粱

拼音Shān Gāo Liɑnɡ

别名红蓝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油芒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odiopogon cotulifer(Thunb.)Hack.[Andropogoncotulifer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油芒,多年生草本。秆高60-160cm,具4-8节。叶鞘疏松裹茎,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而上部者短于节间,鞘口疏具柔毛,叶舌干膜质,长2-3mm;叶片两面均疏具细柔毛或上部的毛较少而粗糙,长10-60cm,宽8-14mm。圆锥花序开展,长15-25cm每节具2至数个或上部的节仅具1个分枝;分枝细弱,长5-11cm,下部裸露而无小穗,上部具6-10节,每节具2小穗,1具称柄1具短短,柄之先端膨大而具细短毛。小穗长5-6mm,基部具短于小穗5-6倍的细毛;两颖近于相等,草质,先端常具短小尖头,第1颖具7-9脉,粗糙,边缘疏具柔毛,第2颖具7脉,主脉及附近疏具柔毛;第1外稃透明膜质,长圆状披针形,约短于颖的1/3;第2外稃透明膜质,长圆形,稍短于第1外稃,先端深2裂,裂齿间伸出1芒,芒长约12mm,中部以下膝曲,芒柱稍扭转,内稃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啮蚀状,约短于外稃的1/3;雄蕊3,花药黄色,长2-3mm。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谷草地和荒芜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活血通经。主风热感冒;痢疾;痛经;闭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蚬壳

    《全国中草药汇编》:蚬壳药材名称蚬壳拼音Xiǎn Ké别名河蚬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蚬科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iiller),以贝壳入药。生境分部南方各省。性味咸,温。

  • 鸢脑髓

    药材名称鸢脑髓拼音Yuān Náo Su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治头风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具。复方治老年头

  • 姊妹树

    药材名称姊妹树拼音Zǐ Mèi Shù别名戛刹拢(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姊妹树的树皮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直立乔木。树皮栓皮状。叶对生,2~3回羽状复叶,

  • 蜀漆

    《中药大辞典》:蜀漆药材名称蜀漆拼音Shǔ Qī别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出处《本经》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嫩枝叶。夏季采收,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常山"条。生境

  • 蔗鸡

    《中药大辞典》:蔗鸡药材名称蔗鸡拼音Zhè Jī出处《中国新医药》9:11,1954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节上所茁生之嫩芽。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甘蔗"条。功能主治主消渴。用法

  • 紫苏苞

    《中药大辞典》:紫苏苞药材名称紫苏苞拼音Zǐ Sū Bāo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宿萼。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功能主治治血虚感冒。用法用量内服:煎

  • 刺莓果根

    药材名称刺莓果根拼音Cì Méi Guǒ Gēn别名野玫瑰根(《吉林医药资料》(1):32,1971)出处《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根。功能主治《黑龙江常用中

  • 芜荑

    《全国中草药汇编》:芜荑药材名称芜荑拼音Wú Yí别名臭芜荑、黄榆、毛榆、山榆来源榆科榆属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的种子经加工后的成品。性状药材呈扁平

  • 荚囊蕨

    药材名称荚囊蕨拼音Jiá Nánɡ Jué英文名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别名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

  • 鸱头

    《中药大辞典》:鸱头药材名称鸱头拼音Chī Tóu别名鹦头(《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头。原形态白尾鹞,又名:鸢(《诗经》),鸱(《庄子》),鸭、负雀(《尔雅》),雀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