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川鄂山茱萸

川鄂山茱萸

药材名称川鄂山茱萸

拼音Chuān è Shān Zhū Yú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um chinense(Wanger.)Hutch.]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果分批采摘,将鲜果置沸水中煮10-15min,及时捞出浸入冷水,趁热挤出种子,取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4-8m。树皮黑褐色;枝对生,嫩枝紫褐色。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7-10cm,宽3.3-5.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面被贴伏的白色柔毛,侧脉5-7对,整齐,脉腋具灰色髯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宽卵圆形;花黄色;花梗长0.6-1.5cm,与花萼管均密被细毛;花萼4裂,裂片披针形;花瓣4,披针形或卵形;雄蕊4,与花瓣互生,花丝短,紫色,花药近于球形,2室;花盘垫状,肉质;子房下位,花托钟形。核果长圆形,长6-8mm,直径约4mm,成熟时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500m的林缘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注意素有湿热、郁火及小便不利者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蔷薇枝

    《中药大辞典》:蔷薇枝药材名称蔷薇枝拼音Qiánɡ Wēi Zhī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茎。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

  • 岩白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白菜药材名称岩白菜拼音Yán Bái Cài别名岩壁菜、石白菜、岩七、红岩七、雪头开花、亮叶子来源为虎耳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

  • 朱砂根叶

    药材名称朱砂根叶拼音Zhū Shā Gēn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朱砂根"条。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糖类、皂甙。功能

  • 水慈姑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

  • 篑草

    药材名称篑草拼音Kuì Cǎo别名蒲草、咸水草、野席草、席草仔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种植物短叶茳芏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

  • 金钗凤尾蕨

    药材名称金钗凤尾蕨拼音Jīn Chāi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Faurie's Brake别名羽叶凤尾蕨、南方凤尾蕨(广东)、青丫蕨、冷蕨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

  • 樝子

    《中药大辞典》:樝子药材名称樝子拼音Zhā Zǐ别名和圆子(《雷公炮炙论》),西南木瓜(《中药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实。果熟时采摘,纵剖为两半或数片,晒干或烘干。原形态木桃

  • 冬葵叶

    《中药大辞典》:冬葵叶药材名称冬葵叶拼音Dōnɡ Kuí Yè别名冬葵苗叶(《本草图经》),芪菜巴巴叶(《云南中草药》),冬苋菜(《重庆草药》)。出处《别录》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

  • 防风叶

    《中药大辞典》:防风叶药材名称防风叶拼音Fánɡ Fēnɡ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叶片。功能主治《别录》:"主中风热汗出。"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金银忍冬

    药材名称金银忍冬拼音Jīn Yín Rěn Dōnɡ英文名flower of Amur Honeysuckle别名金银木、树金银、木银花、金银藤、王作骨头、千层皮、鸡骨头、北金银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